世界上敢于和美国硬扛的国家不多,而没有和美国打过仗,又跟美国硬扛的国家更是少,伊朗就是其中之一。特朗普上台后,加紧对伊朗的制裁,两国关系愈发紧张。去年美伊两国互相动用军事手段打击对方,距离全面开战似乎已经不远。

伊朗的历史与中国一样悠久,在欧洲早期,伊朗的前身波斯可是充满神秘力量的东方大国。在大部分时间里,古希腊都在波斯面前战战兢兢的,尽量不得罪它。即使是被马其顿短暂征服后,这个民族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并重新恢复了统一。

阿拉伯帝国兴起后,波斯被伊斯兰化,但保留了自己的文化,拥有与阿拉伯分庭抗礼的实力。我们熟知的、唐朝与阿拉伯的唯一一次交锋,其实主力就是伊斯兰化的波斯军队。那时候的波斯是亚洲数得上的强权。

到了近代,波斯已经沦为一个很边缘的国家,原先繁荣的丝绸之路被大航海取代,其本身又缺乏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些都使得波斯被世界所遗忘,只有两个国家对波斯保持着兴趣:一个是对领土渴望没有止境的俄国;一个是把地球视为自己家的英国

1925年,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让波斯开始了现代化进程。礼萨汗非常清楚俄国人和英国人的秉性,希望加强与其他欧洲强国的关系,尤其是德国。而德国人为了得到波斯的石油和市场,也加大了对波斯的投入。正是在这一时期,伊朗这个称呼开始取代波斯。

二战爆发后,伊朗的亲德政策给自己招来了大祸,苏联和英国一起出兵,几乎兵不血刃地瓦解了礼萨汗政权。伊朗军队连象样的抵抗也没有,古代波斯帝国的荣耀看来已经一去不再复返。更让人郁闷的是,这种耻辱仅仅是个开始。

礼萨礼的儿子巴列维,在得到英苏美的同意后,成为伊朗帝国的统治国。听上去很威风的一个国家,却被列强控制着外交、军事和石油资源,只能算是个半殖民地国家。

二战后,伊朗凭借石油资源和左右逢源的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得很快。由于伊朗是君主立宪体制,亲苏和亲英的政党都有很大的力量,再加上伊斯兰传统,把这个国家塑造得非常特别,有些景象可能是全世界都很少见的。

总理沙阿提倡世俗化和现代化,在土地改革、妇女解放等方面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黑兰街头,女性衣着的开放程度与欧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几乎会让人忘掉这是个伊斯兰国家。

随着经济的上升,伊朗国内出现了大批的中产阶级,再加上西方思想的渗透,使巴列维王朝的专制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另一方面,世俗化政策引起伊斯兰势力的很大不满。伊朗表面上欣欣向荣,实际上暗流涌动,斗争的矛头越来越多地指向巴列维国王。

1975年开始,国际油价大跌,由于缺乏足够的民族工业,伊朗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从而点燃了国内民众的怒火。在伊斯兰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伊朗各地都爆发了反对巴列维的起义。

巴列维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人数多达七十万,高级军官都接受过西方的培训。尤其是空军,不但集中了国内的精英阶层,更买到了除美军外,绝无仅有的F-14战斗机。伊朗军队在中东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力压各个阿拉伯国家。

可是这支军队并没有起到保卫政权的作用,巴列维过度的亲美政策,使伊朗人民认为巴列维出卖了国家利益,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伊朗军队不仅没有把起义镇压下去,有些部队反而站到了民众一边。

在这样的形势下,巴列维终于意识到自己被人民抛弃了。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国王离开伊朗。没多久,总理沙阿也逃了出来,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成功了,巴列维王朝被覆灭。

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伊朗军队两次坐视王朝的覆灭,忠诚度和战斗力都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伊拉克的萨达姆趁着伊朗内乱,挑起战争,企图用武力夺取两国之间的争议地区。

西方军界对这两支军队的评价非常低,但他们也注意到,伊朗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和败退后,依靠革命卫队的献身精神,硬是顶住了伊拉克的攻势,在后期甚至攻入伊拉克境内。如果不是国力耗尽,战争的结局会对伊朗更有利。

现在想对伊朗军队的战斗力下一个结论,恐怕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大家都对他们的献身精神毫不怀疑,就冲着硬怼美国的豪气,也没有人敢小觑他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