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问者所写的各种文章中,涉及到“撤县设区”的话题往往会引起较大的争议。每当推出一篇“撤县设区”的文章,支持者,反对者,看热闹者皆有之。

一个县被“撤县设区”,或者说一个县级市被“市改区”,往往会带来一个地区重大的发展转型。比如说,杭州的萧山、余杭两个县级市,南京的江宁,在2001年进行了“撤县设区”。这直接推动了当地的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也正式预示着当地与主城区一体化的全面推进。如今,这几个“新”区都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区,直接影响着杭州、南京等地的发展走向。

人们关心“撤县设区”,总是希望被撤的县或县级市会发展得更好。发展好了,什么都好说。至于什么“萧山余杭除外”或者“姜堰江都除外”都是可以忍一忍的,只要发展得比过去好。

对人们来说,撤县了不仅仅意味着只变成城里人了。在变成区后,一体化带来的更好就业岗位,更优质的文教卫资源,更有效的区域合作是人们所期盼的。但要是收入没有提高,县城没有变得更加都市化,那么一切都是虚名。说不定还不是不撤好。尤其对于那些自身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地市,对下辖区县“撤县设区”后,反而制约了当地的发展自主性。

还有些经济强县,压根就不愿意被撤,不管你是经济强市还是经济弱市。经济弱市想“撤县”难度太大,已经发生好几次撤县未果事件,如发生在湖州长兴、台州温岭等地那样。没有实际利益的撤县,县里的乡亲们不稀罕。

还有些人担心,撤县后,几千年的县域文化就没了。郡县文化一直是中华基层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很多县或县级市,其本身的历史就比地级市要长得多。毕竟,有2000年历史的县城,一抓一大把。三十岁不到的地级市,数数还有那么几个。就这么把历史悠久的县城给撤了,县里的人们心里过不去。

再说了,很多地级市就是某个县甚至某个镇发展起来的,以前就是被另一个县管的。现在,原先被管的反过来要吃下管人家的,这可如何接受得了?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真要到了那么一天,可不是那么能接受的。

还是那句话。“撤县设区”,就是要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不管以前是谁管谁,心里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好,一切都需要向前看。有能力撤,就要有能力有水平有方向带着大家一起发展。没能力带大家一起飞的,不如各玩各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