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有華中屋脊之譽,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爲梯、採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得名;她是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名錄 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地方。這裏有中國天然氧吧的稱號,有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但是你知道麼,在浙江東南部海域有一個海島鎮,因風光獨特而被稱爲“海上神農架”

這裏是中國海洋自然保護區,這裏海水終年清澈湛藍,有水仙花島和海鷗島。她是享譽中外的生態名鎮,被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有碧海仙山、碧海仙山、東方夏威夷、海上神農架等美譽;2005年這裏被《中國地理雜誌》等二十三家媒體評爲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2017年又被國家海洋局評爲中國最美十大海島。

南麂鎮是平陽縣唯一的海島鄉鎮,地處平陽縣東南沿海的南麂列島上。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鎮以駐地(南麂)島得名;南麂島別名海山,曾名南麂、南己山、南岐山、南箕山;因遙看像一匹麂浮在碧波浩淼的東海洋麪上,跟北面的北麂島遙遙相對得名;另說因從高處俯瞰島形似昂首向東方飛奔的麂,又位於浙江省南部海域故名。

這裏距離鰲江29海里、距溫州50海里距、距基隆140海里、離釣魚島163海里。下轄4個村:東方岙村、馬祖岙村、鑫豐村、興岙村,境內有南麂社區;總面積20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 11.13平方千米,人口2307人,暫住人口7000多人;鎮人民政府駐地東方岙村。

明萬曆十年(1582)始設南麂副總兵。清初鄭成功曾駐軍南麂鎮西岙地區。清順治十八年(1661)厲行海禁,致數百年荒懸海上。1906年屬平陽縣。民國元年(1912)開始開發南麂島,艱苦經營二十餘年之後,正式設立南麂鄉。1939年平陽縣成立縣立中學。1955年設南麂鄉,屬洞頭縣。1957年南麂鄉劃入平陽縣。1958年改設南麂公社,1983年復鄉。

1997年南麂鄉撤鄉設鎮。2011年南麂鎮併入鰲江鎮。2016年鰲江鎮析置南麂子鎮,下轄火焜岙村、門嶼尾村、馬祖岙村、上百畝村、三盤尾村、後隆村、竹嶼村、大擂村、對岙村、國姓岙村、新碼頭村等11個村。2019年門嶼尾村、馬祖岙村合併爲馬祖岙村;上百畝村、火焜岙村、三盤尾村合併爲東方岙村;後隆村、竹嶼村合併爲鑫豐村;大擂村、對岙村、國姓岙村、新碼頭村合併爲興岙村。

南麂鎮是浙江省八大海水養殖基地之一、是省內四大漁場之一及是海水養殖基地,南麂港爲著名漁港。這裏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有貝藻王國之譽,佔中國海洋貝類和藻類總數的20%以上,部分是新種或首次發現的種類,是海洋貝藻類的基因庫;有保護對象爲貝藻類、繁殖海鳥、水仙花及重要經濟魚類的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這裏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年均降水1063.4毫米,年均溫度16.5℃。

南麂列島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在海洋生態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位於平陽縣鰲江口以東海域。她由大小52個島嶼構成,龍船礁是黑葉馬尾藻世界僅存之地;總面積2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1.3平方公里本島7.64平方公里。她是中國首批5個海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島內的稻挑山是中國大陸領海基點之一。南麂列島是海洋鳥類棲息處和越冬繁殖場;竹嶼、大擂島盛產水仙花,有多倍體型特徵,頗有科學研究的價值。

南麂鎮是歷史厚重的文化名鎮,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有鄭成功的練兵場;清末平陽縣開明紳士王理孚爲開發南麂作出了不尋常的貢獻,被譽爲南麂的拓荒者。她是臺胞返鄉尋根之島,在兩岸關係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島內有浙江省全境解放紀念碑、美齡居等歷史文化建築。

這裏是海洋風光秀麗的旅遊名鎮,是旅遊、避暑、度假、科研的勝地;已開通南麂鎮至溫州、瑞安、鰲江等地的航線,各地遊客慕名而來。主要分爲三盤尾、大沙岙、竹柴百嶼三大景區,環島觀光是南麂旅遊的一大樂趣;有猴子拜觀音、白蛇礁、熊貓聽潮、虎嶼、望夫石、大沙岙浴場、國姓廟、國姓岙、國姓山、貝藻展覽中心、百景亭、海岸石林、地下溶洞迷宮等景觀;其中南麂列島溼地入選溫州最美溼地;麂海島公園被列爲《浙江省海島大花園建設規劃》十大培養對象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