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曹开成、吴小涛)江西省都昌县西源乡中塘村地处鄱阳湖北岸腹地,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2019年9月,根据人民银行都昌县支行推荐,报请县委组织部同意,退伍军人出身的余国华走马上任,成为了中塘村的扶贫第一书记。他上任后,深感投身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一年以来,他牢记党员宗旨,与村“两委”负责人共谋中塘村精准扶贫的工作蓝图,把全身心都投入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成为中塘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之路上的引路人。

整章建制 筑牢基础

去年,他在刚到中塘村的时候,县里指出村“两委”的党务公开度不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群众质疑部分村干部的服务能力,中塘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一名老党员,余国华认识到村党支部在村工作当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到村后,他有意识地与班子成员沟通协调,召集村两委成员多次开会讨论并明确班子职责,从思想上逐渐形成了共识,村“两委”凝聚力得到了增强;他先后多次带领村干到先进党支部交流学习党建以及脱贫攻坚经验,探索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的新路,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我检视自我发现问题,不断进行自我整改,提高了中塘党支部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按规定执行好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村务公开以及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健全了村财务管理、村庄整治项目建设、民主决策等规章制度,协助村干部做好村干部落实包干包片、严格落实定期走访以及坐班值班制度,不断创造条件让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监督村“两委”工作,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经过以上“组合拳”,在余国华以及村“两委”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塘村终于得到县委组织部的认可,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村民们也对余国华以及村干部的工作更加认可了。

精准扶贫 心系百姓

自余国华驻村以来,始终坚持按照第一书记职责履职,坚守岗位吃住都在村里,他通过经常性走村入户,虚心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吃透了村情民情,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始终坚持把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政治担当、积极的工作态度,聚焦“两不愁四保障”。

他与村“两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先后帮助4户进行危房改造,争取资金14.6万元,帮助17户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帮助23户残疾户落实残疾两补政策,为48名家境贫寒的学子争取教育补助资金28610元,39人次享受“四道保障线”282228元;争取村庄整治8个项目投资77.66万,基础设施1个投资5万元;完成改沟338米、村内硬化路2277.7米。

同时,他积极向帮扶单位人民银行都昌县支行申请,先后争取了8万元资金改善了中塘村村卫生所和村部的硬件条件,一年来,中塘村村里村外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塘村的贫困发生率由7.06%下降到0.43%,17户76人如期实现脱贫,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让村民更加信赖余国华这位朴实的第一书记。

抗击疫情 保境安民

2020年春节伊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扩散,在九江市休假的余国华时刻牵挂着中塘村的村民是否受疫情影响,他每两天都要打电话给村里询问疫情情况,虽然上级不要求第一书记疫情期间必须在村,但是余国华正月初四就返回了中塘村,由于他有高血压、甲亢、身体一直不好,余国华妻子便主动跟他来到村里照顾他,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那段时间,余国华同志几乎每天都要在村部的广播喇叭里,嘱咐村民们做好自我防护,指导村两委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广播话筒、微信、短信等手段,做好各家各户的防疫知识宣传。他提议村两委采取战时机制,嘱咐村卫生室负责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务必要搞好辖区湖北、鄱阳往返村里人员的体温检测和环境消毒等工作。考虑到当前特殊形式不能入户走访的实际情况,他同人民银行都昌县支行的帮扶干部们每周通过逐一电话走访贫困户,鼓励他们要相信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历时3个多月,余国华始终坚持同村民们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看到这样一个外地人对村里的事情都这么上心,村民对这位第一书记点赞的同时更是百般的信赖。

紧盯产业 脱贫致富

中塘村是“十二五”贫困村,在“十二五”期间,借助国家的好政策,村里的基础设施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江西典型的丘陵地带,加上产业发展投入少,基础薄弱,也造成了中塘村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寥寥无几,“空心化”严重,村民的收入低且来源单一,而且土地抛荒问题愈加严重。

余国华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贫寒,他一直想改变中塘村这个落后面貌。他清醒地认识到,相比较于群众各自为战发展产业和其他扶贫工程而言,选择一条长期而稳定的优势产业才能发挥真正的造血功能。2019年9月余国华就开始同村“两委”认真谋划,他认真考察了省内的乡村产业项目,通过结合中塘村的自身特点,最终引进了具有发展前景的蓖麻种植。当时有些村民不理解,他不厌其烦地就土地流转问题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确定土地流转合约细则,确定利益联结机制,最终成立了昌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系施工方对产业基地进行改造。

经过余国华210个日日夜夜兢精竭虑的苦心经营,2020年4月,中塘村的1000亩蓖麻基地蓖麻幼苗长势良好,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每亩产值可达2000元,可以带动30户村民每年增收5000万余元,并且每年可以提供36个精准扶贫工作岗位。看到村里很多贫困户在基地就业了,看到连片的蓖麻长势喜人,中塘村的村民们纷纷为余国华点赞,谈起他,村民们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但是他自己却说: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微不足道,我很有信心同村“两委”一道,带领村民们,做好中塘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

朴素的话语流露出一名老党员和退伍老兵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秉性,他不仅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且还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用家庭和个人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帮扶单位和村民的高度认可。

来源:都昌县人民银行

编辑:九江日报社文创中心李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