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覈銷1921億元 下半年處置力度將加強

本報記者 劉 琪

作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規模和處置一直受到監管層的高度重視。央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央行通過加大銀行不良貸款覈銷處置力度,解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問題。在疫情衝擊下,銀行不良貸款會有所增加。因此,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是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性的重要措施,也是金融部門承擔實體經濟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實體經濟的貢獻。

“銀行業作爲國民經濟中的關鍵一環,有序安全的運行對保持經濟的穩定尤爲關鍵。”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大銀行不良貸款處置,能爲銀行部門減輕風險負擔,騰挪出更多的資本,更加聚焦於服務實體經濟。

一季度商業銀行

處置不良貸款4055億元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5月26日表示,一季度,我國實體經濟受疫情負面影響較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量明顯增加,不良率快速反彈。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保持高位運行,潛在風險較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持續加大,處置規模創新高。據銀保監會公佈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6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98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1%,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

“近年來,商業銀行通過覈銷、現金清收、市場化處置等手段加大了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前述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2020年一季度,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4055億元,同比多處置726億元。其中,覈銷不良貸款1921億元;處置收現1855億元;綜合運用以物抵債、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合計處置不良279億元。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至2019年不良貸款覈銷力度持續加大。但2020年以來,疫情對不良處置的客觀條件形成限制,預計下半年不良貸款覈銷力度將加強。

下一步將繼續加大

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針對下一步不良貸款的處置工作,前述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銀保監會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引領,優化政策環境,持續推進銀行業不良貸款處置工作,繼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另外,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6月4日強調,將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表行爲,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 、足額計提撥備。疏通不良資產覈銷、批量轉讓及抵債資產處置等政策堵點,指導銀行採用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處置。

值得關注的是,有消息稱,近期監管部門已向相關機構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下稱《通知》)和《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證券日報》記者向銀行人士求證得知,這兩份文件目前還處於徵求意見的修改階段 ,正式版本還未下發。

從目前的文件內容來看,《通知》顯示,試點參與不良貸款轉讓的銀行有18家,包括6大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試點參與不良資產收購的機構包括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符合條件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和5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提出將進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同時,《方案》強調嚴禁在轉讓合同之外簽訂抽屜協議或回購條款等,杜絕虛假出表、虛假轉讓、逃廢債務等行爲,不得違規向債務關聯人進行利益輸送、轉移資產。

“根據這兩份文件,銀行通過轉讓等方式處置不良資產,將具有可持續性和風險可控性。”陶金認爲,首先,不良資產轉讓機構選擇了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有利於在試點過程中加強監管的觸達以及信息溝通,有效防止監管套利、風險藏匿、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爲。其次,試點不良資產受讓機構爲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這些公司大多具有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和經驗,作爲試點,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並且同樣能夠便利化監管。第三,不良資產轉讓制度的出臺在化解一部分銀行經營風險壓力的同時,對長久以來較爲艱難的不良資產化解工作有了更加規範化的制度約束,也有利於減少各類違規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