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紅遍大江南北,劇名的原作者李清照再度進入我們的視野。這個出身書香門第,在少女時就名滿天下的奇女子,一生卻幾度顛沛流離,到老無兒無女,在淒涼與孤苦中死去,到底是因爲什麼?

時間倒回到1127年以前,李清照寫了一篇著名的《詞論》,在《詞論》中,她毫不客氣地把北宋詞壇前輩挨個批評了一番,言辭犀利,鋒芒畢露。當時宋代人胡仔是這樣描述的:“易安歷評諸公歌詞,皆摘其短,無一免者。”

李清照

曾寫下“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李清照說他“雖協音律,然詞語塵下。”

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蘇軾,李清照說他“以詩作詞,不協音律。”

寫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晏殊,李清照說他“專主情致,而少故事。”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李清照

我們把時間拉到600年後,曹雪芹先生筆下的大觀園中,有一女子名爲妙玉,曾經說道:“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兩個女子,一個評詞,一個論詩,皆有不可一世之概。兩人若相識,當爲知己。只可惜,這兩個女人,都是一般的命苦。

李清照

古訓有云:“莫說人短,莫道己長。”李清照,還是太年輕了。

1129年,王亦造反,李清照的丈夫,當時身爲江寧知府的趙明誠臨陣脫逃,後被革職。亂世之中,夫妻二人只能南渡逃亡。

路過烏江時,想起楚霸王何等英雄,自己的丈夫卻如此怯懦,李清照心下不平,吟詩一首:“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聽到此詩後,心中愧疚、懊悔、自責,五味雜陳,難以言表。這世上,有什麼會比妻子的鄙視更讓男人痛苦的呢?此後沒多久,趙明誠便一病不起,鬱郁而亡。

李清照

丈夫死後,李清照孤獨無依,走投無路。無奈之下,她嫁給了一個一直對她甜言蜜語,關愛有加的張汝舟。然而,婚後的張汝舟卻並不是她想象中的好男人。

事業上,張汝舟以科舉舞弊換來官職;生活上,張汝舟一言不合便對李清照進行虐待。李清照不堪忍受這樣的折磨,於是一紙訴狀把丈夫告到了衙門。以妻告夫,開古今未有之先河。終於,張汝舟被下了大牢,李清照脫離苦海。

可惜的是,以妻告夫之舉,雖然結果大快人心,然而在當時的社會里,如此一個剛烈女子,哪個男人敢再娶她?李清照的婚姻生涯從此而終,再加上她膝下又無兒無女,餘生只能以詩書作伴,淪落天涯。不久後,李清照在淒涼孤苦中,與世長辭。

李清照

這裏借用賈寶玉評妙玉的一句話來說李清照:“她爲人孤僻,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的目……她原不在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簡而言之就是6個字:“不食人間煙火!”

正因爲“不食人間煙火”,李清照從未真正融入到世俗生活中去。對前輩,她批評起來毫不忌諱;對前夫,他挖苦起來毫不客氣;對後夫,她報復起來毫不留情。

李清照

這就是李清照,她特立獨行,如仙鶴傲立於羣雞之中;又好像是天上精靈,不食人間煙火,遊走在紅塵之外。這是她的風骨,也是她的悲哀。一生命苦,皆源於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