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企業會存在融資難題呢?主要有長期、中期和短期三大原因。

長期原因是我國金融體系不發達

據統計,中小企業創造了70%的GDP,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但是佔據的融資比例卻不到30%。因此,從本質上來說,我國的正規金融體系實質上是支持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的金融體系,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得不到很好的支持。這樣的金融體系,顯然是落後的,乃至不健康的。

中期原因是我國目前處於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階段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但因爲金融體系的落後,在產業轉型、企業發展過程當中,金融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造成了“有錢的投不出去、缺錢的融不到錢”的尷尬困境:一方面,很多沒有能力進行轉型升級的企業有錢;另一方面,那些新興行業、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缺錢。

短期原因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頻繁轉向

由於受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加上宏觀調控水平的限制,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經常頻繁轉向。 例如,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爲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採取了擴張性政策,導致很多企業加大投資,而2011年我國又突然實行緊縮政策,特別是銀行貸款大量回收,導致很多企業資金緊張甚至資金鍊斷裂。

解決中國企業的融資難題,理所當然的是進一步推進金融體系的改革,但這是政府應該考慮的問題,而不是企業考慮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企業只能等待,等待金融體系的進一步改革,以解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

但是企業發展能夠等待得起嗎?企業競爭日益劇烈、發展機遇稍縱即逝,如果你不能及時獲得資本的支持,或許明天就將出局。 那怎麼辦? 搶佔資本! 資本是稀缺資源,跟人才、土地一樣。只有搶佔資本,你才能在競爭中勝出。你融不到錢,可能你的競爭對手就融到了錢,若干年之後,你就有可能在競爭中失敗。反之,成功者就會是你。

因此,你不單要關注產品的競爭、技術的競爭、商業模式的競爭,更要關注資本的競爭。在企業的某些發展階段,資本的競爭可能會更加重要,甚至決定着企業的生死。 可是,貸款難、上市更難、發債難上加難,企業究竟能夠到哪裏去搶佔資本呢? ——私募股權融資,即向PE融資。 而要想成功融資,實現企業與資本的聯姻,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資本,瞭解資本的邏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