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埋故紙,子鈺說歷史

01引言:

黃河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象徵,在華夏兒女眼中它不再是一條簡單的河流,她已經與與黃土地,黃帝,黃皮膚以及傳說中的“幾”字形中國龍構成了中華民族形象的表徵。因此,人們把這條流經神州大地心臟地區的濁流昇華爲“聖河”。從左河水“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東奔致雨嘯蒼穹。”的詩句中,可以領略到黃河猶如中華民族那種氣勢磅礴,幾經曲折縱橫,經久不息、勇往直前的偉大氣魄與生命力。

《漢書·溝渠志》就把黃河尊爲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爲宗。”這足以證明黃河的偉大之處!

不僅如此,我們中華文明也是起源於黃河流域,在這裏中華文明也從當初的萌芽狀態演變成生生不息的強大民族。於華夏民族而言,黃河所扮演的角色不單單是母親河,它同樣是我們國開疆闢土的原點。我們之前一直稱黃河爲我們的母親河,是因爲它爲數以萬計的華夏兒女提供了水源,也是在這裏我們的祖先在此生根發芽,由此才衍生出了最早的人類祖先。

中國人一直有着尋根問祖的鄉愁,對於養育了華夏文明的黃河,人們自然也是孜孜以求的追尋着其源頭。

黃河

02黃河水源遠流長永不停息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來向世人展示黃河的氣勢磅礴。

遇到山川深谷的黃河,像從天而降的天邊之水奔湧而下,一瀉千里。在人們的印象中,黃河母親一直不是一個溫柔的女子,她一路狂吼着並夾帶着厚厚的黃泥沙,從源頭奔湧而下。黃河之水所到之處,就是文明生根發芽之地。幾千年來,人們不斷歌頌着黃河母親,無數的詩人和歌唱家用自己的才華歌頌讚揚黃河母親。

拋開一切虛幻的文化之風,我們知道黃河之水不可能如李白說的那樣,黃河之水天上來。從古至今,無數的華夏兒女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孕育華夏兒女的黃河母親,其源頭到底是在哪裏?

青海黃河源頭

03多番探索,黃河的源頭是碗口大的泉眼

得益於現代科技的發展,現如今的華夏兒女要比古人幸福的多,我們在當代科學技術的指引下,得以將華夏兒女追尋千年以來的黃河源頭找到。經過科研專家們夜以繼日地尋找,專家們最終在古宗列曲、卡日曲、扎曲三個地方找到黃河的源頭,也就是說黃河的源頭不止一個,而是三個,並且三個皆是位於青海一帶。而這3處源頭中最有特色的還是黃河南源,也就是位於巴顏克拉山脈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

和人們的以往認知不同,源頭之處的黃河之水一改渾濁的模樣,而是清澈異常的雪山之水。在四季嚴寒的雪山之上,融化的雪水隨着地勢奔流而下,雖不是天上而來的聖水,但同樣也有李白《將進酒》裏所描寫的磅礴氣勢。但令人詫異的是,擁有如此洶湧水量的黃河母親,其源頭的洞口竟然只有碗口之大,實在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奇妙。

黃河

人們很難想象,這碗口流出的涓涓細流竟然經過跋山涉水的蔓延流淌,竟變成了奔湧而下的“天上之水”。

對於原本清澈的黃河之水爲何會變得渾濁不堪,我國地理學家們也是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調查。原來3000年前的黃河之水從源頭到中間都是清澈見底的,現如今的黃土高原一帶也都是原始森林覆蓋,那裏曾經也是鳥語花香,百草豐茂,無數的生靈在那裏安家落戶。

原始森林

但是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這裏開始有了人跡的踏足。原來無數的花草樹木被砍伐踐踏,漸漸的原始森林被人們砍伐殆盡,森林的消失導致泥土流失,原本養育生命的黃土被衝進清澈的黃河水中。這就是黃河水直接由清澈見底變成如此渾濁的原因。

究其原因,這就是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的惡果。誰能想到曾經的“塞北江南”卻變成了黃沙遍地的黃土地。但也正是因爲流域的過程中捲走萬噸黃土,經過多年的泥沙堆積而形成的平原,成爲了最初的中原之地,不得不再次歎服自然的力量。

黃土高原

04源頭禁止任何人靠近

對於黃河之源終於被找到,這對於中華兒女絕對有着非比尋常的意義,就像失散多年的孩子想要回到母親的懷抱一樣,無數人想要來到黃河的源頭去一探究竟。但出於安全的考慮,政府不允許任何人靠近黃河源頭。這倒不是因爲有什麼大的祕密,而是在於黃河源頭雖然只有碗口般大小,但其周圍卻有着諸多隱藏的隱患。黃河源頭的四周土地含水量很高,其土質一般較爲疏鬆,再加之地底下可能還存在未探測到的細流,很容易讓靠近它的遊客陷入其中。

與此同時,由於源頭之處是屬於違背開發的生態環境,附近隱匿着不少兇猛的動物,卻因爲喜歡在源頭處飲水而命喪於此。也因此,出於自然生態以及遊客的安全考慮,對黃河源頭的探尋之旅也被阻斷,這也是黃河源頭不準其它人靠近的原因。

野生動物

05結語:

中國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且也是文明從未阻斷的文明古國。黃河,這條華夏兒女的母親河,繼續以她的慷慨哺育着華夏兒女。而作爲同爲印度的“母親河”——恆河,也早已污染不堪,埃及的尼羅河,也隨着時代的變遷,也在不斷在縮小。而我國的黃河周圍的環境依然是保持着青山,無數中華兒女在此繁衍生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