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过的像酒一样有味道

对于美食的欣赏,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最多也就是在色泽、口感、火候、观赏、技法上各持己见,但是在制作上都是师傅辈辈传,主要还是在刀工、火候的掌控、食材的选择、等等基本功上,对于菜肴的制作方式也都基本雷同,之所以有些名家做出的菜更上一层,也就是在细节的把控上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有人坚信:传统就应该是被打破的是真理,这不,前几年,扬州质监局就打破了这一传统,给传统美食:扬州炒饭,制定了制作标准。

事情是这样的:

2015年10月,扬州市质量监督局发布新的扬州炒饭标准,要求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和谐;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气味上要具有炒饭特有的香味。

在这份新标中,规定了正宗扬州炒饭要以特等籼米饭、鲜鸡蛋为主料,以水发海参、熟地方鸡腿肉、中国火腿肉、水发干贝、上浆湖虾仁、水发花菇、净鲜笋和青豌豆为配料,加适量调料,按特定的熟炒操作规程炒作而成的饭菜合一的炒饭。除了规定用料,新标准连制作步骤也有了详细说明.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说该菜品的历史了

据说,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也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

明代,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型。

清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开始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虾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渐演变成多品种的什锦蛋炒饭,其味道更加鲜美。

随后,通过赴海外经商谋生的华人,特别是扬州厨师,把扬州炒饭传遍世界各地。

在2015年10月23日,扬州一盘总重量为4192公斤、成本大概14万元的“扬州炒饭”,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但是随后在10月25日,经官方确认,有总重量约150公斤的炒饭被送至养殖场处理,对此,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于26日表示,由于本次挑战活动存在浪费食物情况,其挑战纪录无效。

虽说质监局的做法也是为了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但是美食,特别是菜系的变动很大,不是千遍一律,正如扬州市烹饪协会秘书长邱杨毅解释到:” 菜肴制作是个性化劳动,能根据不同时令、不同食材,针对不同人群,烹制出最适合的口味才能算得上好厨师。”而改良的部分只能从米的选择、配料的选择、口味和造型的变化等进行创新,一旦丢失了扬州炒饭“蛋香”、“饭香”和“菜香”这三大要素,便不能称之为“正宗的扬州炒饭”。而配料的比例、火候等等,还是有太多因素可以改变炒饭的风味。

对于质监局的做法,你怎么看?

酒之谷

把生活过的

像酒一样有味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