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6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要佩戴头盔,否则就可能面临罚款”到公安部明确,“6月1日起,执法处罚的范围限定为骑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暂不处罚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继续以宣传引导为主”,也就短短半个月时间,“头盔”这个平时鲜不起眼的物件其热度始终未减半毫,造成的结果就是头盔的价格犹如坐火箭般直接翻了好几倍,甚至一盔难求。

虽然现在公安部已明确发文称,“只处罚骑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对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只进行教育为主,暂不处罚,可很多人还是不放心:虽然眼下是不进行处罚,可保不准某一天就开始进行处罚了!明明电动自行车现在已经限速的很彻底,也根本跑不快,怎么还要要求佩戴安全头盔?

佩戴安全头盔真的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吗?其实不然!佩戴安全头盔,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发生意外事故之后尽可能地减少伤害。这才是佩戴安全头盔的最大意义。可这样的话,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不在减少事故的发生上多下功夫呢?所以,此时有必要引出一个特殊词语:路权。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台湾逢甲大学运输科技与管理学系副教授徐耀赐认为:路权是指道路交通主管部门为了提升道路使用效率、确保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根据道路交通工程与管理的原理,由道路交通法规、交通控制设施,在一定空间、时间内,规范道路使用者使用道路的权利。简单点说,就是规范道路使用者使用道路的权利。比如最简单的“红灯停、绿灯行”就是让所有参与者能安全有序地通过路口。因此,路权常会涉及到的工程施工、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等多个层面,所以,清晰的路权对于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交通安全的四大因素人、车、路、环境都与路权有关。此次关于“一盔一带”政策,主要涉及的就是汽车和摩托车,当然,也会部分牵扯到电动自行车。前边说到,减少事故发生,远比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要有意义的多。就像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如果去跟汽车发生碰撞事故,那么受伤害大的肯定不会是汽车这种铁包肉。明确了这一点,如果能各行其道,那是不是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不少电动自行车的骑行者会往机动车车道上骑行,包括摩托车,甚至包括行人。按照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正常人不会去跟汽车抢道,也根本抢不过。可为什么还是会有呢?原因其实很尴尬:那就是“无路可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其他交通工具的生存空间不断恶化,骑行空间也被严重挤压。新建道路不设非机动车道不说,原有的非机动车道被还改为机动车道,或者停车位;更有甚者,部分公交车道也是设在非机动车道上的,车辆进站时,非机动车骑行人不得不在公交车夹缝中行驶,其造成的事故比比皆是。再有,现在的人行道还有吗?同样的,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者摆放着各种或公用,或私人的物品,还有不少非机动车骑行在上边,行人与非机动车互相干扰,不出问题才怪。

设想一下,如果机动车停车位足够多,而不是在非机动车车道上规划停车位或随意停放汽车,非机动车道畅通了,那么还会有人把电动自行车骑行到机动车车道上吗?如果人行道很通畅,很平稳,那么行人还会往非机动车车道里凑吗?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假设,实际情况也不会这么理想化。城市的土地面积就这么大,而且还都在大力发展房地产,那么想要更多的停车位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想法。既如此,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自然也是有的,那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现在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电动自行车,原因无非就是便捷。如果选择公共交通能很快速的到自己想要去的目的地,那么谁还骑行电动自行车、谁开去忍受开车的堵呢?

可话又说回来,我们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快速阶段,眼下的很多问题并不会一下子就解决掉,所以我们也要多点耐心和理解。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那么才会利于整个国家更快的繁荣富强,才能更迅速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单选|你觉得现在电动自行车限速下,是否有必要佩戴安全头盔?

有必要,毕竟生命安全大于天
没必要,而且戴上影响视野
无所谓,别人戴了,自己也跟着戴
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