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69歲的馬保國挑戰拳擊選手,儘管對方只是一個業餘拳擊手,年齡也有50歲,卻在擂臺僅用30秒就連續擊倒了馬保國。太極雷雷之後,有一位名聲在外的太極“高手“留下了一段遭人訕笑的“被ko視頻”。

中國功夫名揚天下,一招一式看似剛猛有力,爲何屢屢成爲搏擊選手的背景牆,難道僅僅是因爲年齡太大的原因嗎?

如果,把選手換爲練過武功的年輕的少林弟子,或者有過多年訓練的少林和尚,那麼結果會是如何呢?

大家都看過少林功夫表演,形式很酷,動作很美,現在的功夫基本已經演化爲表演節目,就像一套體操,按照套路完成,過程很優美,但實戰卻又是另一回事。

現代拳擊起源於十八世紀的英國,由於拳套的使用,使得對選手的保護大大增強。儘管如此,拳擊依然是從精神意志與肉體對抗中以擊倒對手爲目的的。拳擊擊打的部門集中在頭部、腹部和肋部,這些部位都較爲脆弱,如果受到正面的重擊,往往會導致對方失去平衡與暈厥。

拳擊內容十分明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儘量擊打對方的有害部位,使其失去反擊能力與平衡,從而打敗對手。

中國功夫看起來動作十分舒展,有手上動作也有腳上動作,但攻擊對手的目標卻不明確,往往只是手上有纏鬥的動作,打哪兒算哪兒,看似好看,其實有些眉毛鬍子一把抓,對對手的有效擊打部位不明確。

再就是在訓練上,拳擊針對性很強,抗擊打能力,組合拳等,泰森打拳有力量,而且他不停地擊打對手腹部和肋部,再迅速擊打對手頭部,讓其顧此失彼。

功夫的花樣性,制約了其攻擊性與防守,與實用性強的拳擊比顯然處於下風,即便是找個年輕的少林和尚,也沒法擊敗拳擊選手,因爲訓練的方法與路徑完全不同。

當然辦法也是有的,那就是功夫者首先要學習拳擊的基本套路,瞭解其內容,然後根據實際制定自己的攻擊套路,重點放在打擊對方有效部位,利用肘部、膝蓋,類似泰拳的方法,將功夫訓練的剛猛集中在打擊對手死穴上,也是可以將其擊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