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巧兒,有你們是巧兒最開心的事情,如果覺得巧兒寫得還不錯的話,別忘了給巧兒點個關注,謝謝大家了,好,那接下來呢,我們就言歸正傳,不知各位農民朋友們,你們是否還記得當時火爆農村的“不粘鍋”了,價值千元,被人瘋搶,可如今僅百元,卻無人問津,這是什麼原因,大家知道嗎?

其實啊,隨着社會不斷地發展,尤其是農村地區比起以前那真是得到了飛速的轉變,當然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也確實是親眼看見了農村由窮變富、由髒變淨的種種變化,其它先不說,光在喫的上面就已經變化非常大了,現在大傢伙聚到一起一般情況下都是在感嘆以前生活的辛酸喫不飽穿不暖,頓頓粗茶淡飯,現在可不一樣了,家家戶戶都是白米白麪,雞鴨魚肉那是樣樣都有;

哪一家喫的好與不好,大家從廚具上都是可以看得出來的,以前喫飯村裏的人家,家裏也就只有一口大鐵鍋,這個大鐵鍋功能可是大着呢,無論是做什麼飯都用這口鍋,燒湯用它,煮飯用它,炒菜用它,甚至有的時候給牲畜餵養的飼料也得用它,作用大的那真是沒法說,可隨着時代的變遷,鍋也在發生着變化,從當時的一口鍋,到現在家家戶戶最少也有3個鍋,有專門用來炒菜的,有特意用來燒湯的,也有特意用來燒水的,當然不光是在數量上有所變化,在大小上面也發生變化了,尺寸由大變小,材質也由粗糙變得精細,幸福感明顯的提升了;

尤其是近些年,市面鍋的材料更多了,有不鏽鋼的、陶晶的、合金的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炒菜的種類來選擇了,可是在這衆多的種類中,最受大家歡迎的就是“不粘鍋”了,想那個時候,這個鍋剛出來的時候,小姨就給爺爺買了一個,爺爺可別提有多高興了,那恨不得逮住個人就說,家裏買了”不粘鍋“了;

而這個”不粘鍋“最火的也就是這個章丘地區生產的鐵鍋了,由於它的製作過程十分麻煩,要歷經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度的高溫初戀,再經受三萬六千次的捶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一滴油就可以做到不粘鍋,當然在這個”不粘鍋“火爆的同時,價格也提升了很多,從當時的幾百漲到了上千元一口。

可這個章丘鐵鍋沒火多長時間,就突然”遇冷“了,100元也賣不出去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其實是因爲在章丘鐵鍋火了之後,當地就有一些小作坊也開始製作了,而他們只是採用物理科技和化學塗層纔有了”不粘鍋“的功能,時間久了之後,不粘鍋就和平常鍋一樣了,許多消費者花了高價錢買回去之後才發現上當了,自然也就不會再買了,其實巧兒覺得不只是質量這一個問題,最關鍵還在於它的價格,普通價格在幾百塊錢,突然漲到上千元,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還是承受不了的,已經嚴重脫離了性價比,你們說是嗎?

你們是不是也這樣看待呢?評論區歡迎大家討論,別忘了給文章點個贊,再給巧兒加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