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你如果還想通過靠藉資質、掛證來賺錢,那可能不會得償所願了!

經歷40年來野蠻生長的國內經濟,在疫情的作用下,放慢了腳步。

雖然經濟建設減速與疫情直接相關,但是疫情終究只能是一個加速的催化劑和引爆的導火索。

曾經的那個時代,沒有標準,沒有案例,爲了滿足建設發展需求,市場必須建立一個快速匹配的合作機制,證書、資質應用而生。

起初拿到資質、證書的組織和個人,均經歷了漫長的專業學習過程,並通過了國家統一評審,自然有着不可比擬的背書,自此資質與證書也就成了行業的准入門檻。

資質弱化的跡象

但是,伴隨經濟建設的不斷加速,現有門檻下的資質與證書卻徹底變了味,原本用來提供專業性的背書,卻成爲了不少人斂財的工具。

四年前盛行一時的消防工程師,曾出現一證難求的景象,甚至有不少用證單位開出:一證3年,總額10萬,一次性到賬的豐厚報酬。

一時間,湧現出大批辦證機構和辦證人,這些去年還風風火火“躺賺10萬”的掛證人,如今卻只能將證書掛到自己家牆上。

去年,消防救援局就已經在關於認真貫徹《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條件》的通知中提到:停止消防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許可工作,原頒發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正式和臨時資質,不再作爲從事消防技術服務活動的條件,也不再作爲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能力的證明。

並提出符合《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條件》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即可開展從業活動。

可見,國家政策已經清晰地表明:用企業真正實力說話的年代已經到來。

無獨有偶,在《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推進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的515號文件中,同樣表明了這一趨勢,明確弱化資質在門檻中的作用,強調建設單位的綜合能力和責任到點的態度。

現階段我國的資質主要是按行業、按專業、按規模在劃分等級,明確要求專業人員類別和數量,死規定差一點都不行。

而這也直接導致所有通過資格審覈的企業高度相似,企業間沒有差異化,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自然會增加企業的尋租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影響的卻是項目的綜合質量。

品質崛起的未來

疫情給經濟按下暫停鍵的同時,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我們必須看到行業准入門檻已經在改變,市場需要的不在是紙面上的光鮮亮麗,而是實際內容的鏗鏘有力,要有自己旗幟鮮明的能力及特點。

野蠻生長的時代終將過去,疫情之後,曾經靠資質建立起來的門檻,會加速向由品質建立的門檻過度。

今天國內90%的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上述數據清晰地表明,今日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伴隨市場化的逐步推進,中小企業在經濟中的作用會繼續提升,整體市場更加透明、開放。

一切跡象均表明,我們將很快便會進入一個真正由品質影響的時代,即:品牌+質量。

合作單位不會一味地只看資質等級,而是要把重點放到具體的服務、責任、結果上來。

這便給了很多幹實事的中小企業及個人機會,我們再也不用把時間和成本放到如何拿到一個高級別的資質上,面對項目我們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細化每處服務的內容,有充足的底氣承擔應有的責任,精益求精地將結果落地。

一點點積累信用,一步步增加業績,是建立企業和個人品質的必經之路。

在未來,一定會出現:有資質的企業和個人追着有品質的組織和個人跑的大逆轉,對方會爲你的品牌買單,唯有質量才能給你的品牌加分,資質終將失去合作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同時祝願那些在暗處伴隨野蠻生長的實幹者們,終有一日馥郁傳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