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在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过程中划过一条长长的轨迹。每一个国家,每一任皇帝,都以天下大一统为终极目标。这个目标考验着一个国君的胸襟和实力,也考验着一个国家百姓群策群力的水准。

一国之君可以倾举国之力,却未必能真正实现统一天下的任务。相比之下,能够统一天下、甚至还是用了最快的速度,这样的国君就属于凤毛麟角了。秦始皇用了17年,元朝用了近1个世纪时间,而明朝则花了近40年时间。相对较短时间的西汉,也用了7年。而今天所要讲述的这位皇帝,则是属于凤毛麟角系列中的一位,他就是建立大唐王朝的唐高祖李渊。

大唐王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盛世朝代。唐朝的历任皇帝都有各自说不完的故事,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武则天。而对于最初打下唐朝江山的唐高祖李渊,能讲出来的故事却乏善可陈。

创立了一代盛世王朝,又用最快的时间统一了天下,这样一位皇帝堪称具备雄才大略。可是,后世对李渊的评价却并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还备受贬低。这是为何呢?

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

《新唐书》中的这段话,讲述了李渊强大的家族背景:他是十六国时间西凉国第一任皇帝李暠的第七代孙,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被称为”八柱国“,其中就包括宇文泰、李虎以及李弼(李密曾祖父)等等。

出生在这样显赫的家庭中,李渊的血液中流淌着名将的智慧和胆识。他性格积极开朗、为人洒脱、对待身边的人十分宽容。幼年时曾有位术士给他相面,说他骨骼清奇,有帝王之相,日后定能成大器。

李渊听了非常高兴,自此便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便一头扎进书堆里,苦心研读,同时还苦练武功。几年后,他成了一位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勇士。

说起李渊的武功,不得不提到他的夫人窦氏。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公主择婿,必定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窦氏的父亲为了找到乘龙快婿,可谓是办法想尽,可是结果却不是很理想。

最后,他命人在门上画了两只孔雀,并昭告天下,能射中孔雀一只眼睛的,就招为驸马。众多人来试,最终只有李渊两箭全部射中,于是,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了驸马。

此事可以看出李渊武功高强,颇具实力。当然了,他也绝对不是一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四肢更为发达的,是他的头脑,从日后他领兵打仗的结果来看,他堪称是一位谋算精密擅长作战的军事领袖。

李渊的父亲去世后,他世袭了唐国公的爵位。开皇元年(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妈,因为这层关系,李渊备受隋文帝器重,他被封为皇帝的贴身侍卫。

大业十一年(615年),担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的李渊平定了母端儿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第二年,突厥南下侵犯边塞地区。李渊受命讨伐突厥。

突厥兵强马壮,而李渊则兵少将寡,双方实力差距悬殊。李渊便专门挑选出擅长骑射的两千优秀骑兵,命令他们从各个方面模仿突厥的兵,不管是饮食住宿还是骑马射箭。他还故意给突厥看,他们闲暇时间的去驰骋草原沙场骑射打猎的样子。李渊又另外挑选善于射箭的士兵作为埋伏。等一旦和突厥兵碰巧相遇时,李渊便下令埋伏攻击突厥。凭借着谋划缜密、布局周到,李渊最终顺利打败了突厥。

此后,李渊又多次受命出征平定叛乱,在屡次征战中,他不断扩充实力,广纳四方人才,慢慢积累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眼看着李渊势力日渐壮大,便怀疑他有意造反。于是,二人谋划设局陷害李渊,并向隋炀帝邀功请赏。不料事情败露,李渊得知了消息。他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将王高二人斩杀。

之后,在儿子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便开始着手准备反隋大计。此战一打响,他也就成了运筹帷幄,统筹和谋划全局的人物。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山西境内揭竿而起,宣布起兵。4个月后便攻入长安城,并宣布隋炀帝为太上皇,并拥立隋恭帝登基。

第二年,隋恭帝禅位于李渊。李渊正式登基,建立了大唐王朝。前后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李渊便统一了天下,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实现大一统最快的皇帝。

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李渊是一位心思缜密、有勇有谋的军事领袖,用足智多谋夸他并不为过,可是,史书中为何又批判他“昏庸无能”呢?

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渊掌管国家事务的时期比较短,同时又夹在两位历史上最突出的杰出皇帝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其光芒被上下二人所掩盖了。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渊的丰功伟绩被后来的记录史料者精心篡改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一点不假。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李渊的评价并不高,包括很多史书,甚至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书籍中对李渊的描述都是很不好的,都说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的人,而且没有远大志向。相反的是他的次子李世民被描述成一位十分厉害,有魄力,有进取心,天赋异禀的伟大领袖。但是在后期历史古籍探寻核实中,世人才慢慢发现出更多的史实,并由此证明关于李渊的种种无能,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故意叫人编造出来的。

有一位唐初期的太原府人曾著书,写到李渊本人策划了太原叛乱,并且评价他是一位足智多谋且儒雅大方的领袖,而其子李世民仅仅起到次要作用,甚至贡献并不比长子李建成多。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李世民要改变他父亲的真实形象了,是为了掩盖他在宣武门兵变中,除掉他大哥和四弟,并凭空捏造父亲李渊这一切不光彩的行为。这是一种统治手段。

评判一位历史人物,客观的方式是从多角度、正反面,一分为二。抛开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绩,客观地看李渊,我们必须要说,他是一位真正拥有雄韬伟略的千古帝王。

作为统一天下最快的皇帝,尽管因为各种原因,历史对其评价并不高,但后人要站在理性的高度上,公正地给予李渊正确的结论。唯其如此,才是对他应有的尊重。

参考资料

《新唐书》

《旧唐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