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次区域由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组成,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该区域人口超过2.3亿,经济年增长率为6%~8%,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一些发展伙伴通过现有的区域合作框架积极参与建设湄公河次区域。这些国家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区域繁荣。

2003年,泰国提出了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ACMECS),这是湄公河次区域中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贸易、协调运输便利化规则条例以及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来缩小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可持续增长。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泰国担任三河流域合作机制主席国的时候,亚太经合组织通过了首个《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总体规划(2019-2023年)》,强调将多维互联互通作为湄公河次区域融入区域及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有效工具。

除了确定区域内的发展伙伴,ACMECS还正式确定了与外部伙伴的合作关系,以便有效实施总体规划。目前,所有在湄公河建立业务的国家已经成为ACMECS的发展伙伴,他们制定了《联合发展计划》,用于指导与ACMECS的合作。

大湄公河地区的发展速度将超过联合国的估计

2009年,美国发起了湄公河下游倡议(LMI),提倡在两大支柱方面进行合作,实现湄公河次区域公平、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这两大支柱为水、能源、粮食和环境合作以及人类发展和互联互通。此外,根据湄公河水资源数据倡议、可持续基础设施计划(SIP)以及LMI青年科学家计划等旗舰项目,两性平等、妇女赋权以及私营部门参与等话题也贯穿其中。2019年,泰国担任联合主席时,举行了第12届主题为"湄公河的未来"的部长级会议,纪念该倡议达成10周年。

印度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建立起了湄公河—恒河合作组织,这是湄公河国家和发展伙伴间的第一个合作框架,到2020年这一组织已成立20周年。最初,这一区域框架强调人文交流,但目前该框架下的合作已涵盖各个领域,发展成熟。如通过速效项目(QLP)来实现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发展,获得1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以及印度在湄公河区域为投资项目提供的7250万美元的发展基金。其他合作领域还包括贸易、水资源管理、科学技术、技能发展和能力建设以及佛教旅游等。其中,一个重要的互补项目是缅甸—印度—泰国三边高速公路。这一公路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延伸至东西经济走廊(EWEC)和南北经济走廊(NSEC)。

湄公河次区域与日本于2008年开始合作。目前该合作在《2018年东京战略》的三大支柱下进行:以优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充满活力和有效的互联互通体系;支持2019年11月举办的第11届湄公河—日本首脑会议通过的"湄公河—日本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实现绿色湄公河;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该战略还重视和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太政策相结合,这符合东盟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展望,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亚太经合组织总体规划(2019-2023年)》的愿景。泰国愿与日本合作,共同主办湄公河—日本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交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最佳做法。

湄公河与韩国的合作框架是在韩国的支持下于2011年成立的。该合作框架由每年200万美元的湄公河—韩国合作专项基金推动,目的在于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湄公河在人民、繁荣与和平三大支柱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三大支柱又是韩国《新南部政策》和新七大优先领域的关键内容。此外,该合作框架还通过专门的湄公河—韩国商业论坛来吸引私营部门的参与。近日,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韩国纪念其合作关系建立10周年,将合作水平提升至2019年的峰会水平。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六次领导人会议

2012年,泰国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发展倡议,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响应,并于2015年正式建立澜湄合作机制。随后,中国于2016年3月召开了首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三亚宣言》,确定了3个合作支柱,即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目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正密切实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在协商一致、平等、相互协商和协调、自愿、共建共享以及尊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实现在五个重点优先领域的具体合作,即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地区脱贫。

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势头显然令人兴奋不已,对于来自远方的朋友也不例外。他们可能对发展和如何实现发展想法不同,但至少在为人民创造繁荣和福祉方面目标一致。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人力资源开发是高度优先的合作领域。有一点也是共同认可的,即各方应共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来源:泰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Inter Econ》杂志

编译:陈志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