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時代是新媒體的時代,而傳統報業卻普遍處於困境,其中重要的壓力來自於盈利。然而歐洲媒體自封在提高"讀者收入"方面頗有經驗可談。

據瞭解,歐洲媒體的"讀者收入"之道是從關注讀者關係的獨特實踐、編輯把關的重視、內容產品新設計、個性化分發渠道到藉助技術實現"超本地化"新聞,這些看似發散的不同嘗試,卻都指向了對新聞價值、媒體品牌存在意義的深入追問中。

網站提供大量免費新聞、廣告收入不斷減少,這些變化令傳統媒體和讀者都在承受壓力:隨着廣告攔截技術的興起,媒體賴以生存的廣告支持型盈利模式遭受考驗;讀者找尋不到爲新聞付費的價值,卻也因此失去了新聞機構過去免費提供的優質內容篩選服務和寶貴觀點。

儘管美國擁有硅谷和衆多具有創新潛力的初創公司,但在這一領域,美國媒體缺乏強有力的、具有彈性的技術來支持付費訂閱的轉化。根據路透社對52家媒體高管進行的研究發現,在"讀者收入"方面,大西洋另一側的歐洲處於優勢地位。就比如,Mittmedia:用機器人輔助"超本地化"新聞。

儘管有說法認爲,機器人是無法取代人類記者進行編輯的,但是在某些實際情況裏,使用機器人能夠讓記者更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讓他們更自由地從事更有趣和更復雜的報道,同時,還能允許媒體進行"超本地化"新聞作業,比如報道當地高中裏的體育賽事。

此外,僅在前四個月,該名機器人就成了最高產的"記者",它撰寫了超過1萬篇文章。因爲這些內容是在付費牆之內的,該機器人還讓數百名讀者轉化成了數字付費訂閱者。

在研究了哪些內容才能吸引新的訂閱者之後,Mittmedia驚訝地發現,答案並不是預計的深度報道,而是本地新聞。在機器人記者的助力下,Mittmedia成功擴大了本地新聞的報道覆蓋範圍。

當下,傳統媒體面對着不斷的衝擊和挑戰。隨着廣告收入的不斷下滑、付費意願的持續提高,讀者收入被認爲是媒體再一次獲取信任、煥發生命力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