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斌 王君璐 谢昊 侠克

6月15日,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内流进了汗水 李欣摄/本刊

◇6月16日深夜,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宣布,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

◇北京的疫情得到控制,主要是指疫情传播渠道基本切断。总体而言,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北京战疫仍在继续

6月11日,北京市新增1例本地确诊病例,连续五十多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纪录被打破,警报骤然拉响。

6例、36例、36例、27例、31例、21例、25例……伴随确诊病例的每日更新,北京成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焦点。

7天后的6月18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第125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在当晚接受央视采访时,吴尊友同时提醒,“千万不能因此麻痹大意,现在防控工作仍很艰巨,大量调查、筛查工作还在进行中,稍有放松,疫情很快会散开。”

面对新发地批发市场突现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如何与病毒赛跑,并努力跑在疫情前头?

北京进入非常时期

6月11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2场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副区长缪剑虹通报西城区新增1例确诊病例。

“唐某某,男,52岁……患者自述近2周无出京史、无外来人员密切接触史,样本核酸检测为阳性,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无出京史、无外来人员密切接触史”,这句话像一把重锤,击中许多北京市民的神经,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此前,北京市已连续五十多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月6日0时起,北京市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进出京管理、人员管控、社区(村)防控等多方面防控策略相应调整。

6月11日通报的这起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备受关注。当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六十六次会议强调,这起病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风险随时随地存在,常态化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会议要求“从严从快开展病例流调溯源,追溯时间要足够长,密接范围要足够准,确保不漏一人”。

疫情就是命令。从西城区到北京市,“战时”快速响应机制立即启动。

“唐某某10日下午就诊,11日凌晨2点,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西城区病例标本后,立刻进行复核,并与西城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

病例溯源、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环境采样及消毒、大范围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摸排工作全面展开,各项防控措施从严落实,旨在尽快找到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阻断病毒传播。

排查病例行动轨迹发现,多个病例均有新发地市场活动史,传播源头和传播渠道被迅速锁定,新发地市场成为这波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13日,北京市新增确诊病例达到两位数,为36例。随后,新发地市场所在的丰台区花乡地区升级为全国唯一的高风险地区。

国家卫健委迅速向北京派出专家组指导防控工作,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出任组长。

“北京已进入非常时期”“强化底线思维,背水一战”“应查尽查、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13日、14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两次会议认真贯彻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做出重大判断和系列部署。

“首都疫情防控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绝不能有任何闪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在疫情防控上怎么严都不过分,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是应该的。”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道出了北京市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的决心和态度。

6月13日3时,新发地市场休市,进行全面卫生整治和环境消杀。北京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市开展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排查,对从业人员及食品、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8000多名经营、采购和工作人员,于6月14日凌晨全部进行核酸检测,转运至集中观察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迅速控制传染源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切断传染链条。北京市要求对确诊病例小区封闭式管理,对到过新发地等几家市场和与市场销售人员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北京市各区、各委办局紧急行动起来,按照统一决策部署,立足防大疫、打大仗,采取果断措施,争分夺秒,主动出击。

各区力量紧急驰援新发地市场核酸检测。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协调东城、西城、石景山、门头沟等相关区和北京安贞医院、朝阳医院、积水潭医院、优讯医学检验实验室、安诺优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协助开展信息采集和样本检测。

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对愿检人员采取预约登记方式开展检测。

6月13日至17日,北京市对新发地等出现疫情的市场人员、周边小区居民、大数据排查涉疫市场人员、社区“敲门行动”中主动报告有关接触史的人员以及全市各农贸市场工作人员约35.6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北京市抓住核酸检测这一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努力跑在疫情前头,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地坛医院转入“战时”状态

11日,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唐某某转至北京地坛医院接受治疗。地坛医院再次进入“战时”状态。

这座74年来始终挡在首都人民身前、保卫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综合医院,在经历了年初的疫情大考后,再次投身战疫。从冬天持续奋战到夏天,医护人员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再次披挂上阵。

据了解,确诊病例全部在地坛医院接受治疗。“截至18日24时,地坛医院接诊确诊病例183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共计196例。其中,危重型病例2例,重型病例11例。”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说。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冠肺炎患者临床分型包括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其中,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患者则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地坛医院医务处处长马剡芳介绍,多数患者年纪较轻,大部分症状不重,发病时间较短。

“现在病人基本情况都比较平稳,病人心理、生活上也都比较平静。”北京地坛医院应急五、六区代理护士长张梦琪说。

据悉,为加强对新冠肺炎患者救治,6月15日,北京市从18家市属医院紧急组织抽调102名医务人员,前往地坛医院支援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工作,其中包括26名医生、62名护士、8名检验人员和6名放射人员。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护士姚洁林继援鄂抗疫后,再次驰援地坛医院。1月27日,她瞒着家人,紧急出发前往武汉战疫一线,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连续奋战65天。“有过支援武汉的战斗经历,心情上更轻松些。”姚洁林说,这次支援地坛医院,她还是没有和家人说,“这次就在家门口,我们一定能赢!”

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志云说,疫情突然反弹,医护人员都放弃休息,马上投入到工作中。“最近天气特别热,穿防护服更憋闷,人人衣服都湿得能拧出水,但大家没有抱怨。”

据了解,地坛医院本部已扩充救治床位和能力,医疗床位达到1070张,全力做好新冠肺炎患者诊疗救治。

与此同时,北京市采取严格措施加强发热门诊和院感防控管理,要求接诊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医院迅速开展排查与消毒。

发热门诊作为哨点和探头,是医院阻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北京市要求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现就诊人员异常增加时要迅速向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说,全市各医疗机构特别是设发热门诊的79家医疗机构(含军队6家),对就诊的发热人员全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以及CT和血常规检测,进一步加强相关流行病学史问询,特别是近14日内有无去过新发地等农贸市场等场所。

“以医院发热门诊为主的第一道关要把好,同时,急诊、所有的门诊科室都要把好关,严防院内感染。”吴国安说。

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新发地市场被誉为“北京菜篮子”。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新发地蔬菜占北京供应总量约70%,猪肉占北京供应总量约10%。

受新发地市场暂时休市影响,6月14日至16日,北京市共有37家企业的64家门店出现蔬菜缺断货。

为降低新发地市场休市对百姓“菜篮子”“餐盘子”的影响,北京市迅速组织力量就近设置6处临时交易场地。15日新发地临时交易场地蔬菜上市量约1800吨,是14日上市量的1.8倍。

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王洪存16日接受采访时介绍,临时交易场地每天进场销售车辆从初期的几十辆增加到350辆,交易量逐步增加。目前新发地临时场地的交易量约2100吨,日环比增长近两成。

除新发地市场外,北京市大洋路、岳各庄、锦绣大地等主要批发市场开足马力保障供应,蔬菜供应缺口被迅速填补。

商超方面,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物美、京客隆、超市发等8家大型连锁超市592家门店,6月16日蔬菜进货量2961.5吨,较12日增加71.3%;销售量2361.0吨,较12日增加100.2%。

“从球形菜到根茎菜到叶类菜,品类都是非常充足的。”京客隆超市甜水园店店长郭东年介绍,店里大部分蔬菜为原产地直采,全力保障货源充足,大家无需囤货,按需购买。

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紧急部署外埠蔬菜调运进京。国家发改委组织河北高碑店调运5000吨蔬菜进京投放市场,18日晨首批150吨蔬菜已运抵北京。商务部协调山东省支援北京市场供应,25家企业已为供京蔬菜做好货源准备,首批蔬菜19日到京。

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为北京市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提供了坚实基础。家乐福、京客隆等十余家大型连锁超市向公众承诺,多种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蔬菜品种不涨价。

对哄抬物价的行为,北京绝不容忍。“我们将紧盯蔬菜水果价格投诉举报、舆情反映和社会曝光,坚持接诉即办、快查快处。”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况旭说。

社区防控落细落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