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最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著名的動感之都,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稱“紐倫港”。享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香港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納入中央政府管轄,漢朝時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到明清時期香港一直歸屬廣州府管轄。清朝末年腐朽的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打敗,被迫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98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97年7月1日失落在外近百年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那麼香港這個美麗的地名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你知道嗎?

關於香港一名的由來,歷史上有衆多的傳說和記載,我們就說說流傳最廣,最知名的幾種吧。

“香江”說,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裏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爲“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爲“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海盜”說,相傳古時候有個叫香姑的女海盜,武藝高強,貌美如花,佔據了現在香港島這個地方落草爲生。香姑原名劉香,佔據香港後以此爲根據地四處掠奪,迅速發展爲擁有戰船200多艘的海盜集團,後來明政府經過數年圍剿才由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所率兵剿滅。因此,該島便名香姑島,簡稱香島。“香港”一名也就由此演變而來。

“紅香爐”說,相傳古時候有座紅香爐,不知從何處漂洋過海,來到了銅鑼灣的天后廟前,擱淺於天后廟前,民衆發現後都認爲這是天后顯聖,於是將香爐放置在天后廟前,頂禮膜拜,並且將天后廟後方的山稱之爲“紅香爐山”而廟前的海港也就被叫做“紅香爐港”,後來才逐漸簡爲“香港”。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直到現在,每年的天后誕辰仍然是香港地區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天后廟更是常年香火不斷,全港的天后廟多大20多間,據說信衆多大幾十萬之多。

“莞香”說,這種說法得到現在大多數人的認同。“莞香”是廣東省東莞縣所產的一種香料,此種香料用途極廣。莞香的樹皮色白質細,纖維柔韌,自古以來就是製造高級紙張的原料,用莞香樹作原料製成的紙統稱蜜香紙、香皮紙。莞香是古代很多香料製品的原料,占人“薰衣靜坐”,所燒的就是這種香。 莞香樹在東莞有着悠久的歷史,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留着東莞縣進貢的莞香。唐朝至明萬曆年間香港一直隸屬東莞縣所管轄。東莞的莞香聞名全國,莞香貿易也是極具規模。

東莞的莞香產品多數先運至九龍,後渡海集中於港島東南部的石排灣,然後在運往廣州發往全國各地。石排灣這個轉運香料的港口後來就逐漸被稱爲“香港”,再後來香港逐漸傳開成爲整個香港地區的名字。

您認爲“香港”的來歷哪個更靠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