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疫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湖北、武漢,在短短十數天裏匯聚數萬全國各地的醫療精英,我中華民族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團結和凝聚力。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是出現於各類新聞頭條最多的詞彙。

這一刻全國各族人民都在爲湖北、爲武漢加油。大家知道”加油“一次的來歷嗎?”加油“一詞恰巧和武漢有關,據史料記載”加油“一詞最初來源於有”武漢之父“之稱的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的父親。

張之洞的父親名叫張瑛,他是嘉慶年間的一舉人,張瑛一生爲官三十餘載,他深知培養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因爲自己是讀書人出身,他也知道讀書人的艱辛與不易,因此他格外重視教育事業。那時候的普通讀書人家苦啊,要挑燈夜讀可有些人家卻又買不起點燈的桐油,於是每到午夜交更時分,他都會派兩個差役挑着桐油簍巡城。如果見哪戶人家有人在挑燈夜讀,便去幫他添一勺燈油,並且送上鼓勵,這就是“加油”的由來。

張瑛不僅對普通學子關愛備至,同時也培養出了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

可以說沒有張之洞就沒有現代武漢的輝煌,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評價張之洞說: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張之洞曾出任湖廣總督近二十年,一手推動了武漢的跨越式發展,那時候的武漢,還不叫武漢,叫武昌、漢陽、漢口。張之洞來到武漢的第二年,就興辦了當時亞洲最大鋼鐵廠漢陽鐵廠,就是後來武鋼的前身。漢陽鐵廠還造出了在抗日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漢陽造“。後來又陸續建造了又有了湖北紡紗廠、湖北制麻廠、湖北官磚廠、武昌製革廠、湖北造紙廠等等。

除了興建工廠,張之洞還主持修建了京漢鐵路、粵漢鐵路、川漢鐵路,使武漢成爲名副其實的九省通衢。另外,張之洞在武漢大力興建學堂,前前後後共在武漢建立了近百所各式學堂,爲後世武漢豐富的教育資源奠定了雄厚的基礎,至今也是全國除北京之外,大學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