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特殊的朝代,給人一種愛恨交加的感覺。在軍事上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屢受周邊國家的欺辱。但是在其他方面卻又是一個超級強國的存在,無論是經濟、科技、文化、娛樂等等各個領域在當時的世界那都是獨領風騷、首屈一指大大領先於當時的世界。今天帶大家穿越千年感受一下宋朝市井文化的繁榮。

在北宋的都城開封汴梁城有一種特殊的場所——勾欄瓦舍,勾欄瓦舍類似於現代大城市的綜合娛樂場所。北宋建立後隨着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和娛樂的需求就逐漸增大,慢慢就形成了專業的演出空間場所以及專門商業遊藝區域——勾欄瓦舍。

“勾欄瓦舍”的說法,最早大約是從晚唐及五代的時候開始的,那時侯稱妓院爲“勾欄”或“青樓”。李商隱有詞“簾輕幕重金勾欄”,勾欄,原爲樓梯的扶手欄杆,李商隱遂以指妓院娼家,後人沿襲了下來,便成爲妓院的代稱。 妓院除了被稱爲“娼樓”“娼館”“行院”等外,還有一種叫做“瓦舍”的。

但到了宋朝勾欄瓦舍就和以前的意思大相徑庭了,宋朝時“勾欄瓦舍”要分開來看。先看“瓦舍”,宋代的瓦舍,又稱瓦子、瓦市、瓦肆,瓦子裏有賣藥的、算卦的、賣衣服的、賣食品的、等等,是宋代城市的娛樂中心。“勾欄”亦稱“構肆”“遊棚”,它是瓦舍當中的文娛設施,觀衆入場後,可按自己的喜好,觀看不同類型的文體表演。

《東京夢華錄》裏多處提到瓦舍,據統計其中有大小勾欄五十餘座,瓦子十餘座,大型瓦子能容納上千人,分別位於最繁華的御街、馬行街、大內前州東街巷等等。

瓦子就是當時汴梁城的娛樂圈,譬如《東京夢華錄》裏曾提到了70多位當時的著名藝人,比如以唱聞名的李師師、徐婆惜,表演小雜劇的李外寧,說書的楊中立、張十一、徐明,表演舞劇的楊望京等等。

這裏邊李師師無疑是名氣最大的,正史野史對她都多有記載,當時的文化名人如名相晏殊的兒子晏幾道、秦觀、周邦彥等都和李師師有交往。民間傳說就連當時的皇帝宋徽宗也是時常光顧李師師的場所,著名的《水滸傳》中不就有專門章節描寫。另外《水滸》中也曾多次提到多次提到“勾欄瓦舍”,一處是在鄆城縣衙當巡捕步兵都頭的雷橫從梁山泊回到鄆城,聽幫閒的李小二說近日從東京來了一個女藝人,色藝雙絕,叫做白秀英,如今正在鄆城的勾欄裏“說唱諸般品調”,“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戲舞,或是吹彈,或是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雷橫聽了,“又遇心閒,便和那李小二到勾欄裏來看”,“一處是青州清風鎮。清風鎮是一個市鎮,位置重要,鄰近又有三座惡山,於是政府在這裏設置巡檢司。花榮是負責人之一,當宋江來時,花榮便安排了人每日陪着老宋“去清風鎮街上觀看市井喧譁”,“那清風鎮上也有幾座小勾欄並茶坊酒肆,自不必說的。

最著名當屬第110回上說,燕青帶着李逵潛入東京城觀賞元宵花燈,就是先到瓦舍勾欄看熱鬧的:“兩個手廝挽着,正投桑家瓦來。來到瓦子前,聽得勾欄內鑼響,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叢裏,聽得上面說評話。”

“勾欄瓦舍”不僅在北宋的汴梁城興盛,到了後來南宋遷都臨安後依然非常紅火,較之北宋汴梁城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朝能在勾欄演出的那都是聞名一時的明角,那些水平低的、寂寂無名的根本進不了勾欄演出。因此,城市的勾欄演出也是商業性質的,也就是需要買門票才能進入。勾欄也就是最早的劇場的前身。

在宋代這個特殊的娛樂圈每天表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基本的表演歌舞,還有表演雜劇、像生、說書、幡竿和走索等項目。

宋代勾欄瓦舍的興盛發達和宋代工商業的繁榮有很大的關係,商人在宋代的地位空前提升,甚至可以參加科考。當年的繁華依稀還在眼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