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承壓、降速提質、主動去槓桿,2019年度的房企財報季關鍵詞,較前幾年明顯低調。然而浙系房企德信中國(02019.HK)卻秀出迥異於同行的靚麗財務數據,魔力在哪裏?

在這家房企的宣傳中,“ROE(淨資產收益率)連續多年保持在30%之上”的描述頗爲震撼。在巴菲特的眼裏,選股的第一指標就是看ROE,只要多年保持在15%以上就是好公司。

衆所周知,中國的投資者對房企的財報數據更看重土儲、銷售額、融資成本、利潤率、週轉速度等。適用於大多數行業的ROE指標,在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常被看淡。

那麼,德信中國的這個指標是否具備樣本意義呢?

▲圖爲德信中國近4年平均ROE

在有公開數據的最近4個財務年度,公司的平均ROE保持在50%上下且波動幅度較大。儘管2019年度下滑到41.6%,但依然在中國的上市房企中名列前茅。

ROE越高,意味着上市公司給股東創造的回報越高。2019年初才登陸資本市場的德信中國,究竟賺錢的魔力在哪?抱着好奇的心態,我們認真翻閱德信中國2019年財報,結果令人喫驚。

1

淨利潤:可疑的利息資本化和物業重估

ROE的分子是淨利潤,分母是股東權益。上市公司要想提高公司的ROE,就意味着要做大分子,控制分母;但矛盾的是,隨着分子的發展壯大,分母也在逐年提高。因此一般認爲,只有非常優秀的企業,才能讓ROE連續多年超過15%。

拆解ROE,我們首先看看德信中國的淨利潤表現。

數據顯示,從2015年的3000多萬,但2019年度的15.57億元,德信中國的歸母淨利潤增長快速。特別是在IPO前夜的2018年度,利潤出現幾乎翻倍的跨越式增長。

15.57億元的利潤,在上市房企裏只是個小角色。但就是這15.57億元利潤,卻有明顯的摻水嫌疑。

首先看利息資本化。德信中國2019年度的利息資本化爲7.71億元。也就是說,這7.71億元的利息,已經在會計規則允許的範圍內,暫時分攤到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裏去了,未來還是會拿出來作爲開支影響利潤的。

表面看,7.71億元的利息資本化不算高,但是結合德信中國的體量,問題就來了。

我們將主流房企2019年度的歸母淨利潤與利息資本化之間作了對比:

表面看,德信中國的利息資本化率不算高,但對於這樣一家小型房企來說,資本化的利息達到利潤的一半,事實上對利潤的影響已經非常大。換句話說,正是因爲德信中國在利息資本化上處理的“慷慨”,才造成了2019年度利潤的放大。

再來看看容易“打扮”利潤的另一個增長點:物業公允價值重估

2019年度德信中國的物業公允價值重估爲1.71億元。乍一看這個數字並不高,但是如果對比同行水平,就能看出問題。

對比商業地產的兩位大佬級同行,德信中國的重估增值幅度明顯要高,難道德信中國的商辦項目,增值潛力更甚於吾悅廣場和龍湖天街?從這個粗略測算看,德信中國的物業重估同樣有虛增利潤的嫌疑,儘管這個科目的絕對數字很有限。

結合利息資本化和公允價值重估這兩個科目,我們認爲,德信中國的淨利潤有注水之嫌,這就使得ROE的分子部分被人爲放大了。

2

股東權益:少數股東權益激增成“多數”

作爲分母的股東權益,一般來說很難縮小,尤其是當一家高速發展之中時,伴隨着企業投資、盈利的不斷增加,股東權益往往也會同步膨脹。

但是德信中國卻動足了腦筋,在股東權益上也施展“財技”,導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權益增速有限,大量的權益卻轉移到表外,變成了急劇膨脹的少數股東權益。

如圖所示,在衝刺IPO之前,德信中國的少數股東權益,確確實實是少數,保持在歸母權益的不到一半左右。

神奇的轉變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的歸母權益增長到了24.73億元,但少數股東權益卻暴漲6.5倍,激增到43.95億元——本該是少數股東的權益,反過來變成了“大多數”,已經接近歸母權益的翻倍!

即使2019年度這兩個科目的數字在逐步接近,但少數股東權益依然高出一頭,比歸母權益還要多出7個億。

少數股東權益暴漲的結果是,歸母權益並沒有出現應有的增幅。這樣一來,當我們計算公司的平均ROE時,分母部分的增幅有限,這就可以讓ROE的計算結果又變大了。

綜上,我們發現德信中國的財報存在較爲明顯的粉飾嫌疑,一方面通過做大利息資本化、做大物業公允價值重估的手法,增大了公司的淨利潤;另一方面表外動作較大,少數股東權益急劇膨脹,減緩了歸母權益的增長。

而這一增一減,恰好對應着ROE的分子與分母,讓德信中國的ROE數據在中國上市房企裏遙遙領先。

德信中國爲何要如此大秀財技?難道僅僅就是爲了做出一個漂亮的ROE,來取悅投資者和機構這麼簡單嗎?如果順着少數股東權益的激增這條脈絡梳理,事情可能並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