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一共有19個女兒,也就是說,有19個公主。

這些公主,秉性各異,有的性格奇特,有的生平奇特,有的行事奇特。

現特選取四例如下,以饗讀者。

一、“將軍公主”:平陽公主,李淵第三女,有膽有識,共破長安。

(一)女扮男裝,招募義軍。

公元617年5月,李淵在太原起兵。

起兵前,他沒有忘記平陽公主隨同其夫君柴紹,尚在長安居住,於是遣密使通報消息。

平陽公主對夫君柴紹說:父親現在已經起兵,長安已是危險之地。如果我們一同出逃,則動靜太大,容易暴露。不如你現在立即動身,隻身前去迎接義軍。這樣,一則可以躲避禍患,二則可以建功立業。而我,自會想辦法躲藏,你不用擔心。

話是這樣說,柴紹前腳一走,平陽公主便“女扮男裝”,溜回到了自己位於陝西戶縣的“李氏莊園”。

她變賣地產和房子,接濟流民,賑濟災民,迅速招募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

(二)狐假虎威,壯大力量。

平陽公主公開自己的身份,豎起了“反隋大旗”,並藉助父親李淵的“威名和勢力”,開出各種“空頭支票”,許以“功名利祿”, 四處拉攏隊伍,隊伍迅速壯大。

其中,有一支隊伍,首領是何潘仁,當時其手下有三萬多人,人數比平陽公主可多了去了。

平陽公主就派部下馬三寶前去勸降。誰曾想,何潘仁不僅當即同意歸降,而且,還心甘情願地做平陽公主的副手。

“照方抓藥”,三個月多的時間,平陽公主的軍隊就從數百人,發展到了七萬多人。

(三)會師關中,共破長安。

公元617年9月,李淵率軍進入關中,與平陽公主順利會師。

平陽公主挑選一萬多名精兵,交由李世民指揮。

自己則率領餘部,共同攻擊長安。

於同年11月份,拿下長安。

將軍公主:平陽公主,颯爽英姿

(四)回防大本營,名留“娘子關”。

長安穩定後,李淵掉頭攻打薛舉、李軌、王世充和竇建德。

在這個過程中,平陽公主被派去回訪李淵的“大本營”山西。

她駐兵“葦澤關”,這是防守山西的咽喉和屏障。

由於平陽公主治軍嚴謹,令行禁止,被當地人尊稱爲“娘子軍”。

後來,爲了紀念平陽公主的戰績,葦澤關更名爲“娘子關”,這就是“娘子關”的由來。

迄今爲止,娘子關前,還樹立有一尊“平陽公主”的塑像。

娘子關今址

(五)死後殊榮,“軍禮”安葬。

由於平陽公主的戰功,其死後用“軍禮”安葬。

當時主持葬禮的禮官反對,說:古往今來的女子,沒有這樣的例子。

李淵反駁道:平陽公主以一介女流,招募義軍,會攻長安,作戰時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自古有這樣的女子嗎?

就這樣,平陽公主也成爲整個漫長封建歷史中,唯一一個由軍隊之禮來安葬的女子。不可不成爲“奇葩”。

娘子關前,平陽公主塑像,依然屹立。

二、“綠帽公主”:房陵公主,李淵第七女,風流成性,品行有虧。

(一)先嫁竇奉節,出軌楊豫之。

楊豫之何許人也?乃李元吉之女婿也。

換言之,房陵公主,這次是出軌了自己侄女婿。

然而,紙裏包不住火,這事一來二去,被自己的丈夫竇奉節知曉了。

竇奉節也不是等閒之輩,他是李淵嫡妻竇皇后的侄子,還做過左衛將軍,也是一個“江湖大佬”,什麼世面沒有見過,這口“惡氣”怎能吞下?這個“綠帽”豈能戴上?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親自帶兵將楊豫之逮住,然後動用私刑,竟然將楊豫之給斬了。

好傢伙,這一下事情鬧大 了。

房陵公主的“公主脾氣”也上來了,離婚!

離就離!竇奉節絲毫也不退讓。

於是,事情的結果是竇奉節和房陵公主“協議離婚”。

這樣,這個事情從頭至尾,鬧得滿城風雨,世人皆知。

自此,房陵公主的“綠帽公主”的名聲,也就名震“大江南北”了。

房陵公主,心猿意馬......

(二)後嫁賀蘭僧伽,成爲“綠帽定製大師”。

再嫁後,房陵公主仍然是我行我素,風流成性,給賀蘭僧伽“定製了”一頂頂的綠帽,堪稱“綠帽定製大師”。

雖然後夫賀蘭僧伽身爲右衛將軍,但可能是覺得“綠色環保”,亦或是“天生色盲”,

所以他與房陵公主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也沒見發生過婚變,不知何故。

賀蘭僧伽先卒,房陵公主後卒,卒年55歲,陪葬獻陵。

我想,獻陵是否現在還“綠草如茵”呢?

三、“殉情公主”:九江公主,李淵第八女,爲愛放棄封邑,隨夫流放而死。

公元629年,東突厥頡利可汗被唐軍打敗,頡利可汗部下大將“執失思力”降唐,被封爲左領軍將軍。

公元630年,因“執失思力”多次隨軍作戰,累積戰功,遂娶了九江公主。

公元653年,因“執失思力”被誣陷,牽扯進了“房遺愛謀反案”,遂被流放巂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患難時刻,“見證愛情”的時候到了。

就見九江公主不僅沒有“與夫君劃分界限”,而且還立即上表,主動請求唐高宗李治,削去自己的封邑,要隨夫君“執失思力”一起流放!

這是什麼?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呀!

不過,流放不久,九江公主就去世了。

好在,公元664年,九江公主夫妻得到平反,恢復封邑,佑及子孫。

九江公主:陛下,我要陪同夫君一起流放

四、“鄙夫公主”:丹陽公主,李淵第十五女,鄙視夫君,不與同牀。

薛萬徹原本是隋朝將領,後降唐。

因討伐梁師都有功,授予車騎將軍,遂投入太子李建成門下。

玄武門之變時,薛萬徹帶領東宮李建成兵馬,反撲李世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出示了“太子李建成的首級”,方纔率領數十人逃跑。

後來李世民覺得薛萬徹忠勇可嘉,遂招出拜爲大將,在征討突厥、高句麗等戰爭中,戰功累累,李世民遂將丹陽公主嫁給了他。

但丹陽公主覺得薛萬徹只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瞧不起他,結婚後長達幾個月,一直不與薛萬徹同牀。

後來,這事李世民也知道了。

知道也不行呀?別看你李世民貴爲皇上,但這畢竟是自己妹妹的“私生活”範疇,他總不能下一道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丹陽公主,有違婦德;婚後數月,不與同牀……”,我的媽呀,這不成了“天下第一聖旨”了嗎?

別急,李世民畢竟是李世民,他可“有招兒”呀!

有一天,李世民悉心安排好宴席,將他的所有姊妹、李家女婿統統召來,酒足飯飽之後,開始玩“握槊遊戲”,這是北魏時流行下來的一種棋類遊戲。

李世民說:我們今天搞一個“握槊擂臺賽”,誰輸了,誰下去,最後的贏家,我要把我的佩刀賜給他。

好傢伙,這一下大家都來勁兒了。

經過一番廝殺,嘿!最後的勝利者,竟然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薛萬徹。

這一下,丹陽公主覺得“臉上有光”了,再也不覺得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介武夫”了。於是,帶着李世民賜予的佩刀,“夫妻雙雙把家還”。

至於是否當晚就“入了洞房”,我們可想而知。

但有一點,大家也猜到了,玩遊戲時,李世民和其他人都是佯裝輸了,就是故意讓薛萬徹成爲最後的贏家。

其實,看到這裏,大家都可以發覺,真正“頭腦簡單”的是丹陽公主,而真正的“最後贏家”,正是李世民本人。

嘿嘿!有趣吧?李世民的情商,我們也可從此領教一二。

丹陽公主:夫君,走,我們現在就回家去

六福雅士結語:當然,上述大唐“奇葩公主”,只是冰山之一角,還有“自降輩分、認賊做母”的千金長公主;還有“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常樂公主等等,如果讀者朋友感興趣,可以自己研究,在對比當中,我們也可以領悟到,在非常歷史時期,人們爲了生存,爲了生活,爲了幸福,所表現出來的不同人生態度,不同人性,不同人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