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農民起義後,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爆發了楚漢戰爭。‘戰爭打到最後,漢軍佔有大半地的諸侯大都名義上歸附漢軍。到公元前203年8月,楚軍和漢軍在廣武地區對陣。這時候楚軍糧食用盡了,齊王韓信和梁王彭越擁兵觀望不肯來,劉邦自已無法對楚軍進行最後合圍,只得和項羽訂鴻溝合議。楚漢兩國以魏國挖的運河鴻溝爲分界線,然後雙方各自罷兵。

垓下之戰是發生在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展開決戰、一決生死,這場戰役爲持續數年的楚漢爭霸畫上了句號,一代霸王項羽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而劉邦則最終登上了皇位。

歷史有名的“鴻溝協議”公園203年漢軍與楚軍在廣武對峙許久,當時劉邦沒有能調來韓信、彭越等人的主力軍,無法對項羽的主力進行合圍。此時的楚軍也因軍事上的問題糧草沒有用盡,爲此雙方互派代表以鴻溝作爲雙方界線劃分天下,此後項羽欲將十萬軍隊繞南路往向楚地撤軍,劉邦也調主力回返。

由於糧道受損,楚軍前線缺糧,項羽不得不和劉邦展開和談,雙方約定平分天下。隨後項羽送還劉邦家室,領兵向東退卻。可是劉邦的無賴性格發作,在項羽退兵後迅速撕毀合約,率兵自後追趕,並聯絡齊地韓信、梁地彭越一起合攻項羽。

等漢軍殺過來時,楚軍完全沒有防備,一擊之下,楚軍損失十之有二。不過隨後霸王穩住了陣腳,雙方再一次陷入焦灼狀態。此時劉邦想要憑藉自己一股力量殲滅項羽,實在是癡人說夢。劉邦本已與衆諸侯定下了合而殲之的計策,奈何衆諸侯無一守約。

韓信、彭越、英布等人會合劉邦後,在垓下將向南撤退的項羽十萬部隊全部包圍。韓信親率主力發動進攻,初戰受挫後退,在項羽想要追擊時,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楚軍,韓信乘機打了一杆回馬槍,楚軍大敗,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九里山,十面埋伏。韓信,彭越和英布。他們在逼死項羽的同時,也逼死了自己。正如韓信臨終所說,兔死狗烹。項羽死後,韓信被呂雉給殺了。死法特別不齒。彭越呢?呂雉想趁劉邦不在時泡彭越(就是找藉口殺他)。彭越不敢泡自己的老闆娘。被呂雉給做成了包子不說,還把包子送給了英布。英布得知真相後,起兵反叛。

項羽浴血殺出重圍來到烏江邊。漁人勸他坐船逃走。項羽說:"當初率江東八千子弟兵誅滅暴秦,如今只剩下我自已回去如何面對江東父老?既使他們可憐我,讓我繼續作王,我內心能不感到漸愧嗎?”於是,項羽棄馬持短兵刃步戰,殺死漢軍數百人,身上也被十餘處創,最後橫劍自刎。垓下之戰,劉邦以六十萬漢軍絕對優勢全殲楚軍,創造了古代大規模追擊戰的成功戰例,從而奠定了大漢四百多年江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