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用“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幅对联来批驳读书无用,但这幅对联真的是讲读书无用吗?

这幅对联的原话是“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作者明朝的大学士曹学铨。曹学铨本身就是一个读书人,兴趣非常的广泛,在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上均有研究,其最擅长的就是诗词,一生著书多达30余种,共计1329卷,当前流传在世的仅剩三百多卷。

曹学铨并不是出生于权贵家庭,年幼丧母,靠父亲卖饼为生。他从小就爱读书,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万历23年的会试中以二甲五十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

考上进士就官运亨通了吗?从小的经历造就了曹学铨刚正不阿的性格,因为性格原因一生基本没有被重用过,在闲职位呆了七年后才被任为南京户部郎中,官居最高位广西右参议,而名联就是写于他就任广西右参议期间。

明朝的皇室宗亲游手好闲者居多,在街上放狗咬人娱乐是经常的。某一位皇亲宗室在街上放狗咬人,恰巧路过的一秀才被狗当街扑倒,眼看秀才就要命丧狗口,被路边卖肉的屠夫冲出救了下来,屠夫手起刀落杀了恶狗,却给自己惹来了官司,被状告到了衙门。

曹学佺负责此案件的审理,本性刚正不阿的他肯定不允许这种冤枉好人的事发生。在看过状纸后坚持秉公办案,判了屠夫无罪,更是判了皇亲室宗赔偿给秀才医药费,这在当时来说很鲜见。作为皇亲贵族,肯定不接受这样的判决,但是碍于律法规定不能违背,于是就私下找人买通了秀才改口供。而秀才迫于权威和对金钱的渴望,重改了口供,反而将屠夫诉上了衙门。

案件再审的过程中,曹学佺骂秀才道:

“人证,物证皆在,况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要置他于死地,与狗相好,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

于是下令让衙役用杖重打秀才,秀才遭不住皮肉之罪承认了自己改口供的事实,案件维持的原判。曹学佺宣判原话是这样说的:

“屠夫无罪;秀才,与狗相好、认狗做友、恩将仇报,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句名联是曹学佺写在案卷上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幅名联实则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并不是针对读书人的。

曹学佺在官场上不着待见就是因为不会变通,因而得罪了一批人。天启六年好不容易熬到升迁了,被任命为迁陕西副布政使,结果委任状还没到手就被魏忠贤一伙人给举报了,举报的原因就是曹学佺在他写的《野史纪略》中记录了明朝宫廷三大悬案之一的“梃击案”始末,因为此案件涉及太子之争和皇家的颜面,曹学佺被弹劾入狱,免去了官职。

曹学佺为人刚正不阿,一生将忠贞可谓贯彻到底。崇祯十七年也就是闯王李自成起义军攻陷京都的时间,京都被攻陷,崇祯皇帝被逼自缢。曹学佺听闻此事之后就要追随皇帝而去,跳湖自杀没跳成,被他们家人给救了下来。

隆武二年,清军进入了福建,闽南都督同知郑芝龙即郑成功的父亲投降了清朝,隆武皇帝在逃亡汀州的途中被俘虏,最后绝食而死。同年的九月十七日,清军攻破福州占领了福州。

曹学佺是皇帝死了都要追随而去的人,国家亡了怎可苟活,在第二天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了。除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幅名联之外,他还写下了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

前边一联是他对抛弃忠义小人的唾弃,而后边一联则是他对读书之人崇高气节的颂扬。誓死不做亡国奴,曹学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让人钦佩。

清乾隆十一年,即曹学佺死后的一百年,乾隆皇帝知晓了曹学佺的事后,追谥他为“忠节”。

听完曹学佺的故事是不是很感慨,”智者造真言,愚者重复之“,要是不读书,我们就不知道名联里的真实意思。

很多时候阅读具有一种悖论性,我们因为无知而去阅读,而我们越阅读越是发现自己的无知。读书让我们懂得了敬畏,越站在人类知识的巅峰,越会发现自己的渺小。

正如罗翔所说:我们穷尽一生只是看到了知识的惊鸿一瞥,还有那么多的东西我不知道。读书让我们懂得谦卑,真正的发自内心地去尊重他人,避免狂妄自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