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做事情很多時候常人看不清,就像剛從項羽營中過來投奔的韓信,在蕭何的一番勸說下,直接拜寸功未立的韓信爲大將軍,後來垓下之圍戰勝項羽之後,對於曾經的對手季布,劉邦給他封官,而對於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卻下令處死,接下來我們看看劉邦爲什麼這麼做。

季布是項羽手下大將,是個非常誠信並且忠誠的人,項羽戰敗後,季布下落不明。因爲曾經幾次在戰場上差點殺掉劉邦,這個人對劉邦來說就是一個威脅,萬一哪一天,打出爲項羽復仇的旗號,那是非常棘手的。

於是,劉邦懸賞天下捉拿季布,並且下令窩藏季布者誅滅三族。

季布無處可逃,他聽說劉邦手下夏侯嬰有仁德之名,於是求助於他。夏侯嬰也是忠於主子的人,對於同樣忠誠的人非常有好感。於是決定向劉邦替季布求情。

夏侯嬰找到劉邦,替季布說道:“季布是個忠誠的人,以前各爲其主,忠貞不二,如今誠心投靠,必定會與陛下同心,您收留他也能博得心胸寬廣的美名。”

劉邦還真的被夏侯嬰給勸住了,不但沒有殺季布,反而封他爲郎中。

季布的舅舅丁公看到外甥沒有被殺反而被劉邦封了官,想到自己曾經放過劉邦一命,那豈不是要被封更大的官,帶着這個想法,丁公也想出來撈個便宜,死對頭季布能封官,我這個大恩人說不定能封侯呢。

事情卻沒有朝着丁公想象的方向發展,劉邦見着丁公,不但沒有感激之情給予賞賜,反而以不忠於項羽的名義下令將他斬首。

斬了丁公,劉邦對着文武百官說道:“我這麼做,是要告誡你們要忠於自己的主人,引以爲戒,切莫效仿丁公。”

季布與丁公,一個與劉邦有仇,一個有恩,沒想到兩人結局卻正好相反,根源在於一個忠誠一個叛主,劉邦再奪取天下後,需要更多忠於自己的臣子,而季布正好可以作爲榜樣,相反像丁公這種背主求榮的人,劉邦自然要來個殺雞儆猴。這樣一來,剩下的羣臣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賞賜不至於丟掉性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