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蜀漢最弱小,但不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在羅貫中筆下蜀漢都是正統。當然,裏面的人物也都備受關注。劉備、諸葛亮不說了,這是統帥級的,就是將領裏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也是備受矚目,威名赫赫。放到現在都是網紅大咖,圈粉無數。特別是趙雲,簡直就是戰神、男神,完美的化身,放到現在什麼四大天王劉德華統統靠邊站,趙雲可是紅了幾千年了。

這麼說吧,如果諸葛亮是文人士大夫眼裏的偶像,趙雲就是什麼武將啦什麼小女生、小正太們眼裏的不老男神。但趙雲竟然不在四大將軍之列,而且一直到死都是個雜牌將軍,可能是羅貫中處理的手法比較好,把趙雲歸在五虎將。大家竟然沒怎麼發覺,還覺得劉備、諸葛亮對趙雲很好。這要讓無比崇拜他的小正太們看出來情何以堪?

趙雲不屑名利也罷,高風亮節也罷,也可能心態平和的人都長壽,趙雲再怎麼的是老死的。而另一個人就不一樣了,雖然自從跟了蜀漢就忠心耿耿,奮勇拼殺,與趙雲同樣功勞赫赫,有些方面比趙雲的功勞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最後的結果竟然是身首異處,被夷三族。有人說,株連九族的多的是。株連九族並不一定都殺,被夷三族,是不留一個活口。

所有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刑罰的慘無人道深惡痛絕。他一個人的錯,殺他三族幹什麼?那麼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是魏延。這何止是委屈,簡直是沒有天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諸葛亮是不地道的,諸葛亮如果覺得魏延在他死後會謀反,完全可以參照李嚴模式,把他廢爲平民也就是了,何必這樣趕盡殺絕?

這樣說起來趙雲的委屈也都不叫委屈了。其實從一開始劉備一見趙雲就喜歡的不得了,分手時拉着趙雲的手眼淚汪汪的不鬆手,搞得劉皇叔一代帝王還這麼兒女情長,按現在網民的好奇心,都能想到茄子地裏去。劉關張三結義,趙雲絕對是非常3加1的,認識的時間也緊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後,趙雲是是劉備自關羽張飛後收的第一個小弟。關羽經常對人說:趙雲,吾弟也。

說實在話無論劉備、諸葛亮都一直對趙雲信任有加,趙雲甚至一度代管劉備的家事。劉備娶了孫權妹妹孫尚香,鎮不住的時候都是趙雲代管。更有後來白帝城託孤時趙雲是第二位,大家都以爲只有諸葛亮和李嚴是託孤大臣,其實趙雲也是,而且是緊隨諸葛亮,排在李嚴之前。但奇怪的是劉備一直到死都沒給趙雲安排什麼重要的爵位和職務。諸葛亮管政,李嚴管軍事,趙雲還是老樣子。

劉備死後,諸葛亮還是一如既往信任他,但就是可奇怪,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還是劉禪都沒有給過趙雲更高的職務,更好的待遇。劉禪還是被趙雲救下來的,救了兩次。一直到趙雲死時要蓋棺定論了,連句更高一點的榮譽上的話也沒給他。還是姜維實在看不下去了,上表劉禪給趙雲追加名譽。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可能也不爲什麼,也可能趙雲不計較不爭這些,也可能趙雲太正直,一心爲公,不會甜言蜜語,不會阿諛奉承,也可能什麼都不爲,只是爲了派系平衡,趙雲因爲是自己人就給平衡掉了。那要說自己人,關羽、張飛更是,爲什麼不平衡掉他們?總之,原因不重要了,委屈是事實。再怎麼的,趙雲一直跟着出生入死,功勞苦勞怎麼的也不輸於馬超、黃忠吧。要不關羽都不幹呢?說:“趙雲,吾弟也!"意思是黃忠與他並列,他不服,要是趙雲與他並列他就服氣。

如果說剛開始劉備封將時爲了維繫派系派系平衡,那他白帝城託孤時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完全可以再補封一個,或者升一下職務找找平。但趙雲的這些委屈,要是與魏延比起來,所有的委屈都不叫委屈。魏延,字文長,關羽叫雲長,一字之差,天淵之別。劉備生前魏延很受劉備信任,別的不說,守漢中這麼重要的差使,連張飛都以爲非己莫屬,荊州關羽守,漢中張飛守,大家也都是這麼以爲的。

劉備欽點魏延守,連魏延自己都感到意外。如果怕張飛性格粗暴容易壞事,怕馬超是西涼降過來的怕他坐大,那還有黃忠、趙雲,可靠度、忠誠度、能力那都是槓槓滴,但劉備就是用魏延。而魏延也沒有辜負劉備,十年漢中太守守得滴水不漏。所以,領導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也不明白。有錢任性,有權力也任性。

即是諸葛亮掌權之後對魏延都是很重視的。雖然不喜歡他,重用還是很重用。諸葛初掌權就加封魏延爲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三年後又加封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鄭平侯,授假節,在蜀漢軍中諸葛亮之下妥妥的二號人物,相當於敵總指揮兼全軍參謀長。但你發現沒有,就魏延這麼大的官,諸葛亮手下一個祕書或者叫祕書長楊儀就敢跟魏延整天過不去,叫板,爲什麼?還是諸葛亮的態度。

諸葛亮對魏延用則用矣,也重用,但信任談不上,也從來沒把他作爲接班人培養。也就一個限制使用。象守守街亭這麼重要的差使不用守漢中守了十年身經百戰軍中二號人物的魏延,寧願用一個從沒帶過兵打過仗的馬謖。馬死後又用一個降過來的姜維作接班人培養。魏延也不是傻子,還能看不出來?連祕書楊史都看出來了,所以經常和他過不去。

我就想了如果是馬謖提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會不會採納呢?有人說諸葛亮謹慎,不敢冒險,大錯特錯,他用馬守街亭就是冒險,他用空城計更是冒險。這些不說了,不信任就不信任吧,不該臨死還擺了魏延一道。臨死前的撤兵會議不讓魏延參加,撤兵時讓楊儀帶兵回去,讓魏延斷後。魏延是主戰派,指定不幹,跑前面堵住楊儀問咋回事,這就被定爲叛變。要判變魏延帶兵直接投奔曹魏就行了,他斷後又沒人攔他。這就證明諸葛亮料定魏延不會叛變,但指定與楊史完不了,楊儀平常都不讓他,兩人勢同水火,這次帶着大軍,有諸葛亮明確授權,這次豈能饒他?

一切都是諸葛亮設計好的。傳說是死諸葛害死活司馬,其實是害死魏延。那麼,諸葛亮爲什麼不喜魏延呢?理由是魏延是背叛韓玄賣主求榮降了劉備。其實在三國時代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根本不算什麼?要說背叛,劉備改換門庭最多,投曹操,投公孫瓚,投袁術,投劉表,投靠一個,背叛一個,多了去了。但劉皇叔在諸葛亮的心目中一樣信義著義四海。這又是一個不解之謎。

與趙雲的情況一樣,魏延的情況也讓後人費解,總之都是受委屈。對此你有什麼發現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或點贊,關注,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