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晷已雲極

宵漏自此長

明天我們將

迎來 夏至節氣

伴隨着接天蓮葉的碧綠

和映日荷花的鮮紅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登場了

炎炎夏日是最酷熱的季節

空氣中散發着沉悶焦躁的氣息

但這也是最燦爛的季節

有太多的生機和美好

都在夏季燦然綻放

夏至這天

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

生活在北迴歸線上

及其以南附近區域的人們

正午時分在太陽下立根竿子

可以看到短暫出現的“立竿無影”現象

夏至過後

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

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

夏至成爲晝夜變化的界限

民間因此有

“喫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

在傳統習俗中

以夏至這天爲起始

人們會通過數“夏九九”

記錄溫度的變化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着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

南宋人陸泳在《吳下田家志》中

記載的“夏至九九歌”傳習至今

夏爲大,至爲極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

但盛極必衰

陰氣也從這一天開始滋長

陰陽交錯,人易生病

消夏避伏的時候切忌過度貪涼

對於辛勞耕種的農民伯伯來說

炎熱雖是煎熬,也是饋贈

因爲諺語有云

“夏至不熱,五穀不結”

此時

各種雜草和莊稼一樣快速生長

農民伯伯開始了“三夏”大忙

田間管理、施肥除草

盼望着金秋有個好收成

除了溫度升高

這個時節降水也更加頻密

雷陣雨是最常見的天候

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

有“夏雨隔田坎”的說法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代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

寥寥幾筆便勾勒出夏至時節

天氣的變化無常

卻也是一幅“晴日雨”的浪漫景象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

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夏日雖然潮溼炎熱

卻澆不滅生活的雅趣

宋代詩人陳與義攜好友泛舟賞荷

帶着夏花的芬芳,別有一番愜意

夏至的美

不是一池春水般的靜謐

而是滿池荷花的張揚奔放

榴花照人,蟬鳴聲聲

生動又熱鬧

明媚的陽光也提醒我們

珍惜生命中每一個光亮如新的白晝

心懷熱忱,認真生活

不負時光,不負自己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 鹿是屬陽的山獸,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鹿角感陰氣而脫落。

二候蟬始鳴 | 蟬鳴裏樹影明滅,忽覺夏長。

三候半夏生 | 半夏是一種野生中藥草,夏季過半時,最適宜採集它地下的塊莖。

夏至風物

夏至熟黃瓜,

秋來釀白酒。

新婦笑嘻嘻,

小兒扶壁走。

璿樞無停運,

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

今日一陰生。

夏至詩詞

盛夏烈日炎炎,人們也文思泉湧。有關“夏至”的節氣聯,造語自然精巧別緻,如:“夏至有雷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甚至還有謎語,謎面就是夏至,打一成語:地久天長。

夏至避暑北池

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羣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日作

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

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意味着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即將到來,最熱模式就要開啓,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