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鄰章

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要素成本優勢弱化以及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肆掠,多重挑戰疊加使得身爲世界工廠的我們,正處風暴中心。

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據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值3.33萬億元,同比下降11.4%;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註銷的進出口外貿企業已達12396家,其中不乏知名大企業;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預測數據更表示:今年全球貿易跌幅或超金融危機時期,成爲二戰結束以來最大降幅,視全球疫情制情況,2020年世界商品貿易額將暴跌13%至32%。

如此現實,讓外貿行業被從業者自嘲爲“2020最慘行業”,同時也讓出口轉內銷、把握內需市場成爲了外貿行業集體自救手段。對此,電商平臺們也正積極肩負起社會責任,出臺了多項扶持措施,助力外向型企業出口轉內銷。

一、助力出口轉內銷,電商平臺肩挑社會責任

面對外向型企業出口轉內銷的需求,各電商平臺也是紛紛伸出了政策扶持橄欖枝。

如我們所見:

阿里巴巴宣佈重啓“春雷計劃”,出臺了五大方面16項扶持措施,其中旗下內貿平臺1688.com專門開設數字化“外貿專區”,幫助沒有線上經營經驗的外貿企業直接成爲天貓超市、淘寶心選供貨商;而後在4月14日,淘寶特價版出臺包括“0門檻入駐,10億量級流量支持、上線外貿工廠銷售專區,每月針對產業帶工廠組織專場大促”等在內的十大系統扶持舉措,聯動阿里生態打組合拳。

京東則推出了專項“出口轉內銷商家扶持政策”,並通過京喜平臺上線 “工廠價賣光外貿貨”會場,在5月10日又推出“新國品計劃”,宣稱首期將拿出價值12億的資源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拼多多日前出臺了出口轉內銷的招商扶持政策,提供包括0門檻急速入駐、新店專屬指導、首頁大促專長億級流量曝光等扶持政策,並在上海、煙臺、東莞等地開展專項培訓會,與當地政府展開合作,爲外向型企業搭建國內銷售平臺。

蘇寧也在4月27日通過蘇寧拼購除了上線“助力出口企業轉型”專區,提供億級精準流量支持外貿商戶。同時,蘇寧拼購也對將新入駐的外貿商戶提供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援助和一對一客戶培訓,讓他們能以最快的速度熟悉社交電商玩法。

二、優質工廠爭奪戰,淘寶特價發展遠超拼多多

縱觀上述各家電商平臺的扶持政策,可以說是各有特色,都積極履行了社會責任,充分發揮了自家的優勢實力。但也無需諱言的是,這不僅是一場電商平臺對外向型企業轉內銷的幫扶戰,同時也是一場電商平臺們對優質工廠的爭奪戰。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在“出海優品 雲購申城”培訓會上就曾表示:“希望藉助本次契機,平臺將推動外貿企業建設一批“出海轉內銷”的新品牌,與國內新消費深度融合,幫助外貿企業在內需市場打開新的銷路。”

但達達或許沒說的另一層動機則是,其也希望藉此契機,吸引一大批優質的外貿企業入駐拼多多,進而改變用戶長期以來對拼多多品牌形象的認知,完成品牌形象與銷售產品的提質升檔——毋須諱言的是,依託低價崛起的拼多多,在品牌形象上相距阿里或是京東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的,用戶對拼多多的品牌印象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低質低價階段。

而衆所周知的是,出口產品在用戶認知中,其質量要求是要高於國內市場的。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如果能抓住這次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契機,對於拼多多來說,確實是一次提質升檔的契機。

但市場的有趣之處則在於,商業模型的推演往往趕不上真實市場需求變化的詭譎,先行者則往往是爲他人做嫁衣,常被路途殺出的“陳咬金”截胡。

這一幕也或將在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爭奪戰中上演,而拼多多則或將被淘寶特價版抄掉後路,成爲其中的受傷者。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越來越多的數據正將這種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

諸如在最爲核心的外貿轉內銷企業入駐數量上,拼多多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平臺新入駐外貿轉內銷企業超過11.3萬家。但這一數量事實上遠低於淘寶特價上外貿轉內銷企業的入駐數量。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佈的《2020中國產業帶數字化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淘寶特價版上線一個月內,已有超過10萬商家新入駐。而據淘寶C2M事業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淘寶特價版的120萬商家中,以經營外貿品爲主的外貿商家超過50萬家,佔比超四成。這些外貿商家中55%是工廠店,總數超過28萬, 4月以來就新增2萬家。

再從平臺帶貨能力來看,淘寶特價版公佈了相關戰績,諸如4月28日雙品網購節第一天C2M訂單大漲288%;天貓618活動開始第一天,C2M訂單大漲668%,外貿轉內銷商家成交金額同比增長66%。但拼多多方面對此則未公佈詳細數據。

入駐商家數量的巨大差異以及帶貨能力的可能差距,在後續必然也會傳導至用戶對平臺的選擇上,簡單的邏輯是:電商平臺連接着商戶與用戶,商戶當然會選擇入駐帶貨能力強的平臺,而用戶則會選擇商戶數量豐富的電商平臺購物。

事實上,這一趨勢在當下就已經顯現——淘寶特價版正顯示出遠超同期拼多多的發展勢能。

諸如在日活環比增速上,據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3月最後一週,淘寶特價版活躍用戶環比增長了47%,而拼多多同期的環比增速則僅爲1.9%,換算下來可以說淘寶特價版的環比增速是拼多多同期增幅的24倍。

再如再應用下載量上,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在谷歌官方應用市場,淘寶特價版3月下載量爲拼多多3倍;在蘋果官方應用市場,淘寶特價版爲拼多多的1.3倍;而到了4月,雙方下載差距進一步擴大,在安卓應用市場,淘寶特價版4月的下載量已經擴大到拼多多下載量的5倍;

再如在用戶評分上:在蘋果應用市場端,267萬位下載了淘寶特價版的消費者,對淘寶特價版給出了4.9分;而106萬位下載了拼多多的消費者,對拼多多的評分則爲3.7分。

而更爲令拼多多煎熬的一幕可能是:隨着淘寶特價版的上線,商戶端正掀起一股“棄拼入特”熱潮。據報道,自3月26日以來,僅在義烏一地就有超過5000家產業帶商家在特價版上開了新店,但這其中有六成都曾在拼多多上開店。

畢竟這種六成商戶轉移陣地,這對於任何一家電商平臺而言,都可以說是巨大的危險信號。

淘寶特價版的對外貿商戶和用戶展現出的這種強大吸引力,對於拼多多而言無疑是極爲危險的,畢竟淘寶特價作爲全球首款以C2M商品作爲核心供給的購物APP,其瞄準的同樣是下沉市場用戶,相關數據也顯示,淘寶特價版的新用戶絕大多數來自下沉市場。

但衆所周知的是,下沉市場用戶正是拼多多的基本盤。而若是基本盤都被淘寶特價版給端了,那麼拼多多又將如何自處?如此現實,拼多多可能不得不捏上一把汗了。

三、商家爲何“棄拼入特”?

面對商家“棄拼入特”潮,我們也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商家要“棄拼入特”,淘寶特價版的吸引力或者說優勢究竟在什麼地方?

對此,事實上阿里巴巴副總裁、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在此前接受採訪時有過系統闡述,其認爲淘寶做C2M模式的優勢有三:“第一,淘寶特價版是全球首個以C2M產業帶爲核心供給的購物平臺,是鏈接工廠和消費者的數字化系統,一方面有效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效率、實現增長,另一方面也通過工廠直供的方式爲消費者提供又好又便宜的商品;第二,淘寶平臺具備非常強的大數據、雲計算、IOT等數字化的優勢,精確洞察8億消費者市場的需求,能大幅提升商品企劃的精準率;第三,超級工廠計劃背靠阿里經濟體生態服務優勢,整合阿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爲工廠提供全鏈路服務,降低經營成本。”

的確,這些優勢正體現在入駐淘寶特價版的商家經營的方方面面。

諸如主營水彩筆、熒光筆等文具生產的浙江溫州金馬文具,在加入淘寶C2M模式後,藉助阿里賦能在銷售、生產數據上實現了雲端打通以及對生產線可視化數字升級的改造,使得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讓公司庫存備貨從43天降爲31天,減少資金佔用34%。

又如廣東肇慶一家做汽車護理用品的外貿工廠“好順歐迪斯”,藉助淘寶C2M模式提前洞悉用戶消費偏好,從而量身定製了一款“車用酒精噴霧”上架淘寶特價版,取得了連續15天日銷超過7萬件,最多的一天賣了8萬單,這相當於網店以往旺季一個月的銷量。前三個半月,工廠的業績同比增長了23%左右,成功實現逆風翻盤。

更爲有趣的是一家做衛生巾,重點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的河南許昌舒萊衛生巾廠,在淘寶C2M模式指導下通過調整生產線,發佈了首款“國產清涼口罩”,其登在淘寶特價版直播間僅一個小時,經銷商就拍下1250萬定金,對應貨品價值上億,鎖定7000萬個清涼口罩的輝煌戰績。

上述種種,事實上也無一不是證明了這樣一件事情:商戶選擇入駐淘寶特價版,當然流量、用戶基數等方面的考量是必不可少的,但更爲重要的或許是看中了阿里整體生態技術力量對商家後端能力的全方位改造能力。

這事實上也說明,當下商家在選擇入駐某一電商平臺時,其考量的其實是平臺的綜合實力,看重的是平臺能夠對自己長遠發展所能提供的助力,這背後涉及的則是平臺供應鏈、物流、流量、用戶量、金融服務、平臺規則、平臺生態規模等在內的全方位要素的比拼,是一場商戶對電商平臺綜合能力的優中選優。

但顯然:在國內電商平臺綜合實力上,阿里經濟體可以說是處於碾壓地位。在此,對於商家爲什麼會“棄拼入特”,我們也就很好理解了。

寫在最後:

從相關報道來看,拼多多在18年末就推出了類似C2M模式的“新品牌計劃”,計劃利用分佈式AI的共享和購買行爲來了解消費者的習慣,從而指導製造商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定製產品,進而提供基於價值的最佳產品;其在疫情期間也推出了諸多針對外貿企業的扶持計劃,試圖在幫助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同時實現自身品牌的題質升檔。

但從結果來看,卻是被正式推出時間不足三個月的淘寶特價版後發先至,抄掉了拼多多試圖藉此轉型的後路。

這不由得讓人唏噓,同時也不由得讓人感嘆當下競爭電商市場中,整體生態綜合能力構建的重要性。在此,對於其他電商平臺們而言,的確是需要拋棄花架子,修煉真招式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