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21世紀的靈魂拷問:

爲了喫一頓飯,你可以努力到什麼程度?

人在路上,菜在鍋裏,距離喫上火鍋還有一小時,心情就開始興奮。但是在這個美食麪前人人平等的時代,在外喫飯,等待纔是常態。

最近,叄口煮春熙路店就是這種常態。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叄口煮排隊排得這麼兇?

是商家的套路還是成都人的喜愛?

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叄口煮的迷惑行爲之排隊

(這是一篇正經文)

NO.1

堅持排隊的動力是什麼?

在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嘴裏是“童年的味道”是“就喫這一家”,在外地遊客看來這就是一家“網紅打卡店”,但是對於叄口煮火鍋來說是什麼?不用說理由,排就是了。

其實換言之,排隊動力的答案無非都是對美食的追求,因爲“喫什麼”已是當代都市年輕人最具有儀式感的行爲。

在過去的日子裏,排隊等美食的儀式感通常在節假日的時候才能最大化。像大型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成都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遊客,都選擇喫火鍋纔是最佳的過節方式。

五一節到了,喫個火鍋吧;

520到了,喫個火鍋吧;

兒童節快到了,喫個火鍋慶祝一下吧;

甚至是清明節,一起喫個火鍋緬懷先祖吧;

小王子裏說“如果你每天下午4點鐘來,那麼從3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間準備我的心情”

排隊等待火鍋的時間,就是準備心情的時間。

如今,火鍋作爲成都的代名詞,已經是每一個成都本地人或是外地遊客都沒辦法拒絕的美食。而等待,就是對火鍋最大的尊重。

NO.2

不是因爲排隊而排隊

而是不得不排隊

以前,只有逢年過節纔去“下館子”,一年到頭幾乎都是家常菜,也沒有外食的習慣。可如今,對於在成都工作的年輕人們,並不像外地傳言的那樣安逸閒適。工作日每天早晚的一號線就是成都年輕人對生活的低頭。

成都平均的通勤時間已經達到了1個多小時,下午6點多下班。到家已經接近8點,上班又很累,哪裏趕得上自己還要去買菜做飯呢?

而挑選“喫什麼”,成了每天最大的苦惱,上午9點一到公司就開始考慮中午喫什麼,下午4點就開始準備考慮今天晚上喫什麼。

預測未來10年,在外用餐次數增長得比買菜次數速度更快。越來越多人家裏的冰箱可能會只剩下飲料和速凍食品。

火鍋——作爲不可缺少的美食,常年佔據各大點評類app的首頁,對比餐廳信息和口碑評價、價格、位置,成了年輕人必備的技能。每日閒逛打開看看點評,看到一家各方面都非常優質的火鍋,就開始想象自己什麼時候一定要喫。

週末約上三五好友,打開app裏最近購買的餐廳優惠券,花最少的錢喫最快樂的火鍋就是我們的追求。

但往往評分較好,價格合適的店,都擁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得不排隊。可是這是你選的嘛,英雄。

NO.3

排隊等餐,考驗的不只是食客,還有商家

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苦苦的等待當中,根據資料顯示,只有3.2%的消費者能接受1個小時以上的等位時間,大部分人只有耐心等待半個小時。

半個小時真的不算長,一局艱難的王者榮耀,幾段快樂的視頻,或者看着小說,很快就會過去。但是現在現代人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休閒時間的選擇太多了,人已經很難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

很多人在排這家號的同時,附近想喫的統統一起排上,哪家先到就喫哪家。或者是,在這邊排了號覺得等待很無聊,轉身去逛逛,最後卻去了另外一家店,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

通常只要一家店紅了之後,周圍的多多少少會跟着沾點光。拿叄口煮來說,每天夜色降臨,成都的男男女女排隊取號後,就開始尋找附近能解饞的小喫,於是紛紛排起了隔壁的小攤攤、奶茶店的隊伍。特別是狼牙土豆、冰粉一類的小喫最適合了,既能解饞又不影響等會兒喫火鍋的食慾。

對於排隊是常態的成都來說,大家也只能這樣來安慰自己,爲了喫飯這樣的頭等大事,付出一點時間也沒什麼,就當是鍛鍊耐心。

排隊等位的困擾近幾年估計並不會解決,但願有一天,各位美食家在飯點想喫火鍋就能馬上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