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教育行業,出現了這麼一種現象,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者一方爲本國公民,孩子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情況,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日前,教育部發明確提出,要求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對父母雙方或一方爲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申請者還須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

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網友一

不能隨便給外籍人在教育上有特權,國人老老實實納稅,老老實實爲國家強大做貢獻,就不應該被區別對待,各個官方部門首先就應該站起來,擺正態度,我們中國人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不比任何其他人低一等。所有人都要自信。

網友二

給國外留學生諸多優惠政策也是從國家發展長遠考慮,像非洲國家的留學生,鼓勵非洲人才到中國留學,等他們回國了,做了國家幹部,或公司老闆,那就不一樣了,和中國的經濟往來起鋪墊作用,當然其中不可不說有不少渾水摸魚的,回國掃大街的也有,這次整改是正確的,希望廣大網友能從長遠來看,給教育部點贊。

網友三

我自己交換留學去日本時候,住的條件也很不錯,宿舍很便宜,也拿了不少獎學金,所以我覺得這個事兒其實也是相互的。能做飯主要是因爲,很多外國人一時間真的喫不慣我們國家的餐飲。當然我不否定有的中國的學校給外國人待遇過分好,所以在適當的照顧外國人的同時,我們也要多一份自信。

網友四

其實,正常情況下應該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漏洞的,畢竟來留學的必須是有特長或者有高於本國學生成績條件的才引進來。

即使是要特別給一些外國學生機會,那也不該是過多降低條件要求,導致濫竽充數的人員進來。而且更不該是特殊對待,造成高於本國學生一等的狀態。免得最後形成同在一所學校,本國學生卻比外籍學生低一等,要是這樣的話,我們的教育可能也就真的不是好教育了,所以還是要公平對待。

每個大學都以招收留學生數量引以爲豪!根本就對質量沒有太多要求!並且還會出大量資金資助!這也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總後還是希望我們的學校好好辦學,學生好好學習,增強自我能力,才能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