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北京时间6月20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前中国体操队功勋教练陆善真因突发心梗,于6月19日下午去世,享年63岁。

1957年,陆善真出生于浙江温州,1977年任浙江省体操队教练员,1983年任国家体操队教练员,1993年任国家体操队女队总教练,1997年任国家体操队副总教练,2004年任国家体操女队教练组长。

执教多年,陆善真先后培养出了奎媛媛、毕文静、刘璇、程菲、杨伊琳、何宁、张楠等多位世界冠军,堪称中国女子体操历史上成就最大的教练之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女子体操队共获得4枚奥运金牌,其中在2006年体操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更是历史性夺得女子团队冠军,帮助中国女子体操从传统的单项强队突破为团体强队。

陆善真的突然离世,让爱徒刘璇一时难以接受,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真切怀念恩师。

“我的陆导,我们的陆导,我不想接受这个消息,我不想相信。这一刻,我就是当年跟在您屁股后面的小姑娘——‘我的陆导没有走!’亲爱的陆导,您是我们女一队的父亲,永远都是,无论在哪里,想起您,都会爱您爱得深深的,遇见您,福分也是深深的;想您,会一直深深的。”

在刘璇的眼里,陆善真的执教风格非常注重细节,同时也有严父一般的气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刘璇曾对媒体描述了她眼中的陆指导,“他其实很严肃。陆指导不说话没表情的时候,真的很严肃。”

“陆导其实平时不怎么发火,但真的一旦发火大家都很害怕他,因为他很威严。”刘璇说,“陆导是个很细心的人。在最后一项程菲上场的时候,号码布有点掉下来了,是陆导帮她叠的。陆导是个特别懂得研究的人,教练员的责任非常大。”

除了技术上的严格要求外,陆善真还十分关心队员的心理。他曾坦言,“竞技体育发展到了现在的水平,关键在于谁的心理问题解决得好,谁就能发挥得好。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关键是能不能放得开,战胜自我,这样才能在场上表现得好一点。”

2004年中国体操女队“兵败雅典”后,陆善真把各路媒体对队伍的批评打印出来,贴在了体操队的训练房,以这样的方式激励队伍“卧薪尝胆”,“这支队伍到底强不强,要到奥运会上去见。”

陆善真对队伍心理的调整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操女队最终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这也是中国女子体操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会团体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陆善真带队的最后一届奥运,邓琳琳在那届比赛上的平衡木冠军,而这也成为了中国体操女队目前的最后一个奥运冠军。

2013年3月,陆善真放下教鞭,升任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蹦床和艺术体操项目的同时,一直以教练员培训讲师的身份传授自己的经验。2017年陆善真退休后,依然在为中国体育发光发热,去年他还在为花样滑冰等冰雪运动员做形体训练方面的指导。收藏

陆善真的突然离世,让爱徒刘璇一时难以接受,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真切怀念恩师。

“我的陆导,我们的陆导,我不想接受这个消息,我不想相信。这一刻,我就是当年跟在您屁股后面的小姑娘——‘我的陆导没有走!’亲爱的陆导,您是我们女一队的父亲,永远都是,无论在哪里,想起您,都会爱您爱得深深的,遇见您,福分也是深深的;想您,会一直深深的。”

在刘璇的眼里,陆善真的执教风格非常注重细节,同时也有严父一般的气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刘璇曾对媒体描述了她眼中的陆指导,“他其实很严肃。陆指导不说话没表情的时候,真的很严肃。”

“陆导其实平时不怎么发火,但真的一旦发火大家都很害怕他,因为他很威严。”刘璇说,“陆导是个很细心的人。在最后一项程菲上场的时候,号码布有点掉下来了,是陆导帮她叠的。陆导是个特别懂得研究的人,教练员的责任非常大。”

除了技术上的严格要求外,陆善真还十分关心队员的心理。他曾坦言,“竞技体育发展到了现在的水平,关键在于谁的心理问题解决得好,谁就能发挥得好。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关键是能不能放得开,战胜自我,这样才能在场上表现得好一点。”

2004年中国体操女队“兵败雅典”后,陆善真把各路媒体对队伍的批评打印出来,贴在了体操队的训练房,以这样的方式激励队伍“卧薪尝胆”,“这支队伍到底强不强,要到奥运会上去见。”

陆善真对队伍心理的调整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操女队最终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这也是中国女子体操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会团体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陆善真带队的最后一届奥运,邓琳琳在那届比赛上的平衡木冠军,而这也成为了中国体操女队目前的最后一个奥运冠军。

2013年3月,陆善真放下教鞭,升任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蹦床和艺术体操项目的同时,一直以教练员培训讲师的身份传授自己的经验。2017年陆善真退休后,依然在为中国体育发光发热,去年他还在为花样滑冰等冰雪运动员做形体训练方面的指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