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海洛)

上證指數編制方案迎來修訂。

週五(6月19日),上交所發佈公告稱,將於7月22日修訂上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案。同時還將於7月22日收盤後發佈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發佈實時行情。

要點如下:

上證指數方面:ST、*ST證券將被從指數樣本中剔除;新股上市滿一年後可計入指數,滬市前10位市值股可滿三個月後計入指數;科創板股票將按修訂後的新規計入指數。

科創50指數方面:剔除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位於樣本空間排名後10%的證券後,選取日均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只證券作爲“科創50”指數樣本;現階段科創板新上市證券滿6個月後計入樣本空間,待上市滿12個月的證券達到100只至150只後調整爲上市滿12個月後計入;同時針對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科創板市場前3位和前5位的證券設置差異化的計入時間。

早在5月29日,針對上證綜指編制方法的建議,上交所表示始終關注市場關切。下一步,上交所在研究上證綜指編制方法的完善方案時,將充分聽取市場各方意見並借鑑國際最佳實踐經驗,在修訂指數表徵功能的同時,應儘量保證與現有指數無縫銜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

2019年2月1日,深交所公告,經指數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決定對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等指數的編制方案進行修訂,涉及統一指數的調樣週期、優化指數的選股指標、完善樣本股的臨時調整機制,按月剔除實施風險警示(ST或*ST)的樣本股,以及優化樣本股的定期調整日期。

上證指數修訂正式敲定,涉及六大要點

週五,上交所發佈公告稱,爲提升指數編制的科學性,增強指數的表徵功能,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當日宣佈,將於7月22日修訂上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案。

(圖片來源:上交所)

根據上交所公佈的信息,上證指數編制方案要點如下:

1、基準確認方面,以1990年12月19日爲基日,以100點爲基點。

2、樣本空間方面,由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和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組成。ST、*ST證券除外

3、新股計入時間方面,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證券於上市滿三個月後計入指數,其他證券於上市滿一年後計入指數

4、樣本剔除說明。樣本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從被實施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

5、剔除股納入說明。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的證券,從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計入指數

6、退市股剔除及其他情形說明。當樣本退市時,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樣本公司發生收購、合併、分拆、停牌等情形的處理,參照指數計算與維護細則處理。

其中,此次修訂的內容涉及三方面,除上述第4條、第5條外,還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後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合指數。”

交所回應四大關切

公佈上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案同時,上交所就相關問題做出瞭解答。要點如下:

1、爲何調整新股計入時間?

上交所表示,諸多市場專業人士認爲當前上市第11個交易日計入新股不利於上證綜合指數的表徵準確性與穩定性。當前A股市場新股上市初期存在“連續漲停”及高波動現象,新股以漲停價計入不利於上證綜合指數客觀反映市場真實表現

2、爲何剔除ST股票?

上交所表示,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存在較高風險,基本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投資價值受到影響,難以代表上市公司主流情況。

此外,截至5月底,上證綜合指數樣本中包含85只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合計權重0.6%。因此,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不會影響其綜合指數定位

3、爲何納入科創板證券?

上交所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涵蓋諸多科技創新型企業,科創板證券的計入不僅可提高上證綜合指數的市場代表性,也將進一步提升上證綜合指數中科創型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佔比,使上證綜合指數更好反映滬市結構變化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105家,總市值1.6萬億元。

4、修訂是否影響指數連續性及投資者?

上交所表示,此次編制擬採用無縫銜接的方式進行,即指數編制方案變更生效日點位與前一交易日點位無縫銜接,生效日實時點位基於前一交易日收盤點位及樣本股當日漲跌幅計算。因此,上證綜合指數編制修訂的實施不會影響上證綜合指數的連續性,不影響投資者觀測市場行情

科創50名單一覽

週五,據上交所公告,爲及時反映科創板上市證券的表現,爲市場提供投資標的和業績基準,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將於2020年7月22日收盤後發佈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發佈實時行情

(圖片來源:上交所)

根據上交所的公告,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證券組成,反映最具市場代表性的一批科創企業的整體表現。

樣本股名單如下: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9日收盤,上證科創板50指數成分股總市值爲10407.6億元,其中總市值最高的爲金山辦公,市值爲1298億元;中微公司和瀾起科技以1138億和1008億元位居二、三位。科創板50成分中,有26家公司市值超過百億。

科創板50編制八大要點彙總

根據上交所公佈的信息,科創板50成份指數編制方法及發佈流程要點如下:

1、基準確認方面,指數以2019年12月31日爲基日,基點爲1000點。

2、樣本空間方面,科創50指數除普通股外,將紅籌企業發行的科創板上市存託憑證、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納入樣本空間,以增強指數代表性。

3、新股計入時間方面,採用兩階段做法。現階段科創板新上市證券滿6個月後計入樣本空間,待上市滿12個月的證券達到100只至150只後調整爲上市滿12個月後計入;同時針對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科創板市場前3位和前5位的證券設置差異化的計入時間

4、選樣方法方面,剔除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位於樣本空間排名後10%的證券後,選取日均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只證券作爲“科創50”指數樣本

5、加權方式說明,對單一樣本設置10%的權重上限,前五大樣本權重之和不超過40%

6、樣本調整說明,季度定期調整生效時間爲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個週五的下一個交易日,並設置一定緩衝區與調整比例限制。另外針對退市、退市風險警示等情況設立臨時調整機制

7、納入核心指數時間,符合條件的科創板上市股票與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將按照修訂後的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納入。下一步,本所將充分聽取市場意見,經專家委員會審議後,形成科創板上市股票與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納入上證核心成份指數樣本空間(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等)具體安排。

8、發佈流程方面,科創50指數將提前10個交易日通過行情繫統向市場發佈指數代碼和簡稱,2020年7月22日收盤後發佈“科創50”指數的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發佈實時行情。具體內容以各行情信息商最終展示爲準。

機構解讀

針對上證指數編制修訂問題,已有多爲業內人士做出點評。

據證券時報,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爲,整體來看,此次修訂剔除了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時間,並在上證指數中正式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長期以來,炒新炒小炒差現象是中國股市的頑疾,指數失真情況明顯,上證指數並不能完全反映中國經濟蒸蒸日上的真實情況,也不能完全反映中國核心資產屢屢創歷史新高的客觀現實。此次上證指數修改順應民意,初步解決了炒新炒小炒差所帶來的偏差,同時也將會更加真實反映中國經濟狀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此前認爲,上證綜指編制的最大問題在於上市公司結構本身。一方面,上市公司和中國經濟脫鉤,中國新經濟不斷成長,而一些新經濟企業選擇海外上市,沒在國內上市,就無法納入指數,這也導致了指數中金融股、週期股比重偏大。另一方面,中國退市制度還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時退市,影響了指數質量。

另據騰訊財經,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王漢峯此前分析,上證指數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兩點:

第一,上證指數的編制方式是總市值加權,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交易價值。

第二,中國的整個經濟結構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上證指數對於整個經濟的代表性是在下降的。

國際上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數,包括MSCI(明晟)指數,它們的編制方法都是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的方式編制的,既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又能比較好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也能對市場結構的變化做出適應性的變化。

王漢鋒認爲,上證指數中佔比比較大的老經濟把指數給“拽住”了。標普500從2008年底部到現在漲了不到5倍,投資相關的老經濟,基本上跟上證指數的走勢很像,就是十年沒有怎麼動。上證指數是更加偏老經濟的,沒有反映中國經濟的結構變化。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上證指數存在失真問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上證指數以總市值作爲比較基準,未充分考慮股份限售以及控股或戰略性持股等因素。

二是指數納入“高位接盤”。上證指數於第十一個交易日納入新股,一定程度上正是高位接盤,對指數走勢形成不利影響。

三是上證指數作爲全市場指數,未能享有股指編制的“倖存者偏差”。如ST類股票仍停留於股市之中,導致上證指數的表現更加弱於擇優編制類指數如滬深300、中證500。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目前滬指的編制存在四大問題,分別關於產業結構、樣本選擇(全樣本)、新股納入和加權方式(總市值加權)。

魏鳳春同時強調,指數編制規則調整和賺錢的關係是兩回事,投資者既可以從指數的變化賺取貝塔的收益,也可以從公司的變化賺取阿爾法收益。這取決於宏觀判斷、產業結構分析、市場行爲研究和交易的技術等全方面的能力,不取決於指數的調整。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也表示,上證指數按照自由流通市值作爲加權權數來編制,會較大幅度改觀只賺指數不賺錢現象,但不能根本上完全改變,因爲如果有的股票交易量很低,那麼也會存在指數漲了,但這些股票不漲的現象。因此,編制規則的調整,只會起到改善作用,不能保證既賺指數又賺錢。

Wind用戶在金融終端輸入

910(市場情緒)

自定義全屏監控

覆盤滬深A股走勢

搶先把握市場脈搏

快速獲取資金博弈情況

輕鬆查看強勢個股、龍虎榜等精華信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