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不同如何找到合作契合點?中非之間只是中國幫非洲嗎?中非關係怎麼了?帶着這些問題,譚主和7位大咖聊了聊。

北京時間6月17日晚8點,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峯會以視頻的形式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了峯會,還發表了主旨講話。

這次會,非洲不是一般的重視。發起這場會議的組織之一,非盟,囊括了非洲55個成員國。

最緊要的大事,與中國一起商量。這份情誼,不一般。

爲什麼現在與非洲開會?

這次開會的時間點很特殊。

從總量看,全球疫情中心還在歐美。非洲總人口占到了全球的17%,但確診病例僅佔到全球3%。

但看趨勢,非洲疫情不太樂觀。非洲確診病例第一個10萬用了100天,第二個10萬隻用了18天。

這充分說明了非洲疫情防控的短板,檢測不足,醫療能力落後。危機可能潛藏於冰山之下。

這麼看來,中非一起開的這場會,很及時。非洲疫情防控,確實到了重新評估,協力應對的時候。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次參會的組織和成員非常廣泛,既有聯合國、非盟及世衛組織,也有多位非洲國家首腦。

中國社科院非洲研究所的李文剛給譚主解釋了其中的深意:

這樣的配置再次證明了中國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多邊主義的立場,一方面支持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爲代表的這些國際機構在非洲發展以及在全球面臨的一些共同的公共問題時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儘量提升非洲的參與度,以及提升非洲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句話,非洲抗疫絕不僅僅是非洲的事兒,非洲的安危決定着全球抗疫的進度。

這也正是習近平在發言中明確提到的,團結合作是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要團結合作的不只是眼下的抗疫,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也需要提上日程。在世界銀行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今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將萎縮2.8%。

疫情,幾乎讓非洲停擺。倡議中分量最重的一條說的正是經濟。

雖說全球都受影響,但非洲經濟抗擊打能力很差。很多非洲國家經濟結構單一,非常依賴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出口,現在國際物流貿易停滯,很多國家都沒了收入,這讓很多財政困難的國家“雪上加霜”。

非洲需要世界各國增加支持力度。習近平在發言中特別呼籲二十國集團,進一步延長對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相關國家緩債期限。

非洲也需要更加穩定開放的發展局面。譚主注意到,在會議上發表的《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峯會聯合聲明》中,與會各方都在呼籲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暢通,以及大力支持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

關鍵時刻,中國替非洲着急,也在聯合與會各方一起替非洲想辦法。

爲什麼中國能幫到非洲?

這次峯會一週前,一支馳援津巴布韋的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回到了湖南。

醫療資源匱乏,是津巴布韋的痛。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傳染病醫院中重症病牀數爲零。這就是爲何此前非洲南部國家只2人確診,總統就宣佈進入國家災難狀態。

總檯駐津巴布韋記者何緒跟譚主聊起這件事兒,感觸很深:全世界向津巴布韋派遣醫療專家組的國家只有中國一個。

其實,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就已經向非洲派駐醫療隊,並且是以一省對口多個非洲國家的形式,湖南對口的就有津巴布韋。

合作,貴在歷久彌堅的情誼。這次疫情,讓中非的醫療合作與歷史相遇。這讓譚主想起習近平在發言中提到支持非洲抗疫中的幾個關鍵詞,“抓緊”“提前”“繼續”“加快”

合作,也貴在有的放矢的方法。習近平在發言裏特別提到了一句,中方將提前於年內開工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這項援助措施的深意在於既幫助非洲進行了醫療衛生能力建設,也延續了中國一貫援助非洲的路線圖。

△23歲的秦朋和來自安哥拉,秦朋和高中後,就來到了中國學習。因爲疫情,他作爲華大基因支持非洲核酸檢測實驗室技術團隊成員回到了家鄉。給譚主發來的照片中,難掩實驗室建成的喜悅。

對非洲來說,最大的短板是基礎設施。

中國一直急非洲所急。過去四年,中國累計在非投資項目259個,項目總數在各國中排名第四,但創造的就業崗位卻有137028個,在全球各國排名第一。

△安永發布的第9版《非洲吸引力報告》中,2014年-2018年非洲大陸外國直接投資(FDI)的趨勢和機遇

這些項目中,大多是修橋、鋪路,建設重要建築,爲非洲留下發展基礎。中國累計爲盧旺達修建的公路達1200多公里,佔盧旺達現有公路近70%。

中國援建的蒙內鐵路,在整個建設過程中,中國職工與肯尼亞職工人數比是1:10,據肯尼亞基建部估算,鐵路每修一公里,就會創造約60個就業崗位,蒙內鐵路估計爲肯尼亞培養了1.5萬名技術工、400名工程師和高級技工。

△蒙內鐵路2017年建成通車,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最大港口蒙巴薩港,沿途設置站點45個。

中國一直也在想非洲所想。大多數投資項目都與工業項目相關。即使是一些能源項目,中方也會通過投資和項目合作,幫助當地國家建立上游油田、中游輸送管道、下游煉油化工的一體化石油體系。

資源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爲非洲留下再發展的空間。

中非團結的祕訣,是一脈相承的互幫互助,也是合作共贏的互惠互利。

爲什麼中非能密切合作?

一直以來,對非洲的合作有兩種,一種是強取豪奪,希望控制非洲制度和政權;一種是平等尊重,互利共贏。

歷史上,非洲曾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二戰之後,成爲美國用來做政治對抗的競技場。1954年,美國曾援助埃及15億美元修建尼羅河上的阿斯旺水壩,但有一個條件,不能承認中國。

兩年之後,埃及與中國建交,美國立刻停止援助,還刻意壓低佔埃及75%的出口收入的棉花價格。當時並不富裕的“新朋友”中國立即按原價買了埃及15000噸棉花。

真朋友不會短視,而願意互相澆灌,真誠相待。

援津專家組組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胡成平,給譚主分享了一段特別的經歷。在津巴布韋一家醫院查房時,她遇到了自己教過的一名非洲留學生。現在她已經成爲了醫院的頂樑柱。

△胡成平遇到了曾在湖南湘雅醫院實習的非洲留學生格瑞麗。

中國對非洲,以誠相待,我們在教育、衛生等一些民生領域,更是做到了潤物無聲。

真朋友也不會居高臨下,而是相互扶持,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其實中國人均收入還比不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三分之一,但短短40年過去以後,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收入突破1萬美元。

中國沒有忘掉朋友,而是將經驗共享。

就在中非峯會召開的同一天,譚主看到北大新結構經濟學院副院長王勇發了一條朋友圈,祝賀自己指導的來自利比里亞的碩士生希莉亞順利通過答辯。

這位碩士生來自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學院多是幫助非洲培養一些高層次的管理人才。王勇給譚主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非洲之所以對中國感興趣,是因爲起點相似,也有共同的發展預期和目標。

因爲共同的反殖民主義的歷史記憶,中非都懂得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中國從未想着改造非洲什麼,只是想着能共同發展什麼。講話的最後一條倡議裏,說得很明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共同維護中非和發展中國家根本利益。

譚主記得,2013年習近平訪問非洲的時候,在尼雷爾會議中心提出了一箇中非關係的論斷,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

“從來”二字,很精準。中非好兄弟,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