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訊 (記者王朝強通訊員 許婷徐銘琦)爲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近年來,福建省詔安縣梅嶺鎮深入開展鄉村治理,紮實全鎮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先後榮獲福建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鎮,下轄的田厝村是國家級美麗鄉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南門村是國家森林鄉村,臘州村是中國鄉村旅遊特色村、國家森林鄉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等稱號,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梅嶺鎮位於詔安縣東南部,三面環海,東與東山縣一水之隔、西臨宮口港、南與廣東省南澳縣隔海相望,海岸線22公里,淺海、灘塗面積12.5萬畝;下轄15個行政村,人口3.59萬人;土地面積2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650畝,林地面積15901畝。2019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62.37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27124元。

如何做到村民富裕、生態宜居?梅嶺鎮有着獨到的工作方法。

黨羣聯動,治理“一盤棋”。該鎮通過創新“黨建三聯動”工作方式,採取“黨委推動、支部帶動、黨員聯動”工作模式,共築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在全縣率先以“黨建三聯動”模式開展“黨建+人居環境整治”先鋒行動,全面推進“一革命四行動”,徹底解決髒亂差等問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建設升至3.0版。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典型做法分別在市、縣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會上做典型交流發言,人居環境整治“四個一”工作法在漳州鄉村振興簡報專版報道,“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模式作爲典型案例在市培訓會上推廣學習;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抽調精幹力量組建鄉村“110”輔警隊伍,投入100多萬元支持3個基點、執法中隊、15個行政村配置電動巡邏車、消防設備、應急救災物資等,夯實推行鄉村網格治理“2+N”服務,通過治安巡邏、警情協處、糾紛調解、法律援助隊、志願服務、交通勸導等服務構築起鄉村網格治理網絡。同時,該鎮運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引導村民參與公共事務、開展協商活動、組織鄰里互動,提高村民事務參與度,讓羣衆“說事、議事、主事”,逐步形成鄉村治理“共同體”;打造試點帶動全面發展,總結歸納各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村規民約、集體資產管理、村級項目監管等工作中的一些創新做法,通過現場拉練試點示範,引導各村結合自身實際學習示範典型,形成“一村一亮點”的治理模式,全面推動全鎮的各項工作。

優化服務,拓寬振興路。主動靠前促振興,該鎮按照“八有”的要求建設並完善15個村鄉村振興服務站,推動公安、工商等縣直部門入駐鎮級鄉村振興服務站。目前共有119個服務事項進駐省網版,形成“開放式辦公、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管理體制,爲企業、羣衆提供最便捷、最優質、最高效的服務。黨員幹部按片區定期入戶,瞭解羣衆需求和困難,協助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問題;結對共建促振興,與農村信用社攜手合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以“黨建引領、振興鄉村”爲指導開展結對共建活動,一村一名信貸員服務村民金融業務,引導黨員以自身的誠信建設來推動全社會的誠信建設,培育“信用至上”道德氛圍。梅嶺鎮是詔安縣縣第一個信用鄉鎮,截至目前,臘州村、田厝村等13個村獲得“農村金融信用村”榮譽稱號,全鎮共有3818個信用戶,支持農戶貸款23445萬元,讓農民羣衆充分享受普惠金融,爲鄉村振興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羣衆參與,形成大格局。以“小村規”撬動“大治理”,各村依法依規制定完善《村民建房村規民約》《環境衛生公約》《移風易俗》等一系列村規民約,通過建立建房履約保證金約束機制、“門前三包”責任制等,讓處理矛盾糾紛和羣衆日常行爲有章可循,以正確的價值導向推進鄉村治理工作;以“小融合”構建“大格局”,在15個行政村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並依規積極吸納鄉賢、老黨員、老教師、村民代表等優秀成員,不斷壯大治理隊伍。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治理基礎工程,以村民議事會落實民主議事“四步”工作法,以道德評議會表揚先進、鞭策落後,以禁毒禁賭會加強法制宣傳,以紅白理事會倡導文明風尚,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大事共辦、好壞共判、民事民辦”的治理格局。

完善機制,織密監督網。從源頭着眼,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梅嶺鎮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梅嶺鎮工程項目管理實施方案》、村幹部職業化管理等制度,規範村級財務撥款流程,做好項目流程實施和監管工作,實現村幹部值班、值守規範化管理;從細微入手,管住小微權力,製作《梅嶺鎮村級微權力清單》小冊子,梳理有關重大決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務等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事項,形成三大類35項權力清單,既規範約束“微權力”,起到預防“微腐敗”效果,又能給村幹部“撐腰”,讓他們放心大膽幹事創業;從嚴處落實,強化聯動監督,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務及資產資源的監督職能,下派15個黨風監督員對各村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整治、種植養殖生產作業管理、漁船漁排作業管理等一系列村級工作全方位日常檢查,開展人大代表聯繫羣衆活動,暢通羣衆心聲,打通聯繫羣衆“最後一公里”,打造出村務監督委員會、黨風監督員、羣衆三位一體村級監督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