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朝強通訊員葉龍欽塗若濤)如何打造好“特色小鎮”金字招牌?近年來,福建省詔安縣太平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按照“工業強鎮、農業富鎮、商業活鎮、生態美鎮、和諧穩鎮、文明興鎮”的總體發展思路,務實進取,真抓實幹,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謀項目抓建設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太平鎮按照漳州市委、市政府“大抓工業,抓大工業”戰略部署,深化招商引資,集中精力抓項目建設。一是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以商招商形式,已簽約落地福建省詔安福益食品青梅製品加工項目,總投資1.3億元;二是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優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基礎設施、宿舍樓等新建項目,已完成投資4377萬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91.99%。突出項目要素保障,組成三支徵遷工作組,穩步推進福益、榮華、榮祺等企業擴建項目徵地工作,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轄區內青梅等產業龍頭企業增資擴產勢頭強勁。

抓融合增特色

提升三產發展實力

詔安縣通過挖掘國家級三產融合重點試點鎮、全國農業產業示範強鎮和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鎮等政策資金優勢,推進該鎮三產融合發展。

推進工業提質增效。結合全鎮工業發展基礎,重點扶持榮華、華達威等當地龍頭企業,力促青梅加工特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落實黨員領導幹部掛鉤服務企業責任,深入企業調研,瞭解掌握生產經營情況,幫助協調解決擴建招工落實惠企政策等方面的困難。紮實推進環保項目建設,落實環保要求,規範企業發展,全鎮10家規模工業企業環評工作順利完成。指導榮華、榮祺等青梅加工企業以及華達威、優碩等加工企業進行擴建和技術革新,推動青梅產品暢銷國內外,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產值及稅收均實現逆勢而上。

扶持特色產業。太平鎮以國家級農業產業示範強鎮建設爲契機,積極爭取項目資金8600萬元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機耕路和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補齊農業發展短板。做好與福建省農科院協作工作,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加大農業技術培訓指導力度,通過培訓班指導青梅加工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對標縣政府關於青梅、八仙茶和富硒蛋雞產業扶持政策進行規範化發展,促進提質增產。2019年,太平鎮憑藉青梅特色品牌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並新增青梅種植面積175畝、青梅示範基地1處2800畝,共幫助爭取扶持青梅工業發展補助277萬元;新建茶葉加工廠4家,爭取八仙茶種植加工企業補助110萬元,有效提振企業和羣衆的生產積極性。推薦茶葉加工企業積極參加八仙茶茶王賽並取得了金獎1名、優質獎2名的好成績。

培育文旅產業。把生態保護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有機結合起來,推進生態旅遊持續發展,整合點燈山風景區、海西福文文化園、太平之風紀念館、點燈山瀑布等旅遊項目,打造“一區兩館三園”文旅格局,大力推進實現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2019年,詔安縣累計投入1800多萬元推進點燈山風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走馬村青梅品種觀光園,完成投資400多萬元,建成35畝引種全國56種青梅,進一步提升太平青梅產業品牌形象和青梅產品知名度。2019年年初,整合青梅資源及旅遊資源,成功舉辦“太平梅滿、硒望無限,走馬觀花、點燈逐夢”青梅產業推介活動,通過大型戶外徒步運動、特色產品展示、美食展、攝影展及書畫筆會等系列活動,大力推介太平的青梅及生態文化旅遊,文化旅遊產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抓整治優環境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人居環境整治穩步推進。按照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和《試點村實施方案》的要求,太平鎮在榕城村、科下村、太平村、新聯村、走馬村等五個村開展試點創建活動,組織實施“一革命四行動”舉措,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推進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同時,按“掃乾淨、拆清楚、擺整齊”的要求,探索建立長效機制,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對全鎮範圍內的垃圾從前端保潔、收集、清運到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理的一站式管理模式;按“高標準、嚴規劃、重質量”要求,推進環境整治工程。目前,五個示範村已累計投入項目資金約3000萬元,走馬青梅品種觀光園、新聯環村路、榕城環境整治及各村公廁、污水三格化處理池等近百個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大部分項目已完工投入使用,試點村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功能不斷優化,羣衆幸福感有效提升;全面落實河長責任。以中央環保督察爲契機,開展河湖“清四亂”問題排查整治,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整治行動,共投入150萬元出動540人次,徹底整治轄區範圍內證件不齊、污染治理設施不全或者養殖污水排放未達標的牛蛙、生豬、鵝、鴨及其他禽類養殖場。投資300多萬元,完成麻寮、雪裏等7個村村莊三格化糞池建設,新增納管排污農戶1730戶,有效解決農戶生活污水直排問題。

惠民生保穩定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扶貧開發鞏固提升。落實中央和省、市、縣“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的政策要求。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產業扶貧”總體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黨員帶頭作用,因地制宜培育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產業。做大做強青梅脫貧致富主產業,培育富硒蛋雞養殖新興產業,創建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三贏共富”的產業發展模式,得到福建省委組織部和市委的高度肯定。二是堅持“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的指導思想。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融”村企協作的方式,不斷培育壯大走馬工業小區,解決近6000個工作崗位,通過引導企業設立“就業扶貧專線”,解決105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良好成效。

抓黨建轉作風

凝心聚力促發展

抓巡視整改,促作風轉變。建立每月5日、20日定期召開階段工作彙報會制度,結合幹部一線考察,對低於時序進度的項目分析問題原因,落實專人負責整改追趕進度。發揮鎮紀委的職責,結合整改契機,開展各類專項檢查,組織開展關係羣衆切身利益問題入戶訪查471人次,針對反饋的問題線索進行覈實處理。

黨建引領全面發展。召開書記聯席會、黨建工作推進會等,加強黨建業務指導培訓,不斷提升領頭雁“帶飛”能力。紮實開展“黨建+產業扶貧”“黨建+村企協作”和“黨建+人居環境整治”系列“黨建+”活動,通過發揮鎮黨委、村黨組織、黨小組和黨員作用,推動精準扶貧工作、走馬工業小區和人居環境整治取得實效。

通過推進美麗鄉村+生態社區+農副產業興旺,太平鎮探索出一條從環境整治、旅遊富民、成果共享、文明共創等推進特色小鎮共建共享的成功發展道路,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