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隱士陶淵明在他的《歸田園居》裏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三十年宛如一夢,被生活的苟且挾持着步入中年的我們,可能每個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個陶淵明吧!

拋卻俗世的枷鎖,全身心投入到山水田園裏,種瓜種豆,戲貓逗狗,遠離網絡,擁抱自然,滿眼蔥蘢,何其快哉。

但隱居個三五天還可以的,要是在深山老林裏呆上個十年八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偏偏就有那麼一位少年,看破紅塵,決意隱居山林。而今八年多了,很多人都想知道,他現在到底過得怎麼樣。

他叫吳一琴子,道號琴劍逍人,披着一頭長髮,顯得道氣十足。

吳一琴子出生於廣西的一個貧困家庭,原名叫吳小華,初中還沒畢業,就因家庭負擔太重輟學了。

爲了討口飯喫,14歲年紀就外出打工,他先後到過廣東、湖南,而後到達湖北,打了許多的工,喫了不知多少苦,在受人欺負的時候,他總想習武,當然,習武也是他兒時的夢想。

在湖北武當山腳下,吳一琴子終於找到了一位道長,這位道長正是武當松溪派的宗師遊明生。通過鍥而不捨的虔誠哀求,遊明生大發慈悲,終於決定把這個瘦弱卻執着的男孩收入門下。

順道說一句,武當松溪派由明代道士張松溪創建,劍法名滿江湖。

就這樣,年輕的吳一琴子正式成爲松溪派的第十三代嫡傳弟子。

吳一琴子是一個聰明人,無論是習武修道,還是耍劍練琴都悟性極高,他很快在遊明生的衆多弟子中脫穎而出,而後,遊明生將整套劍法和琴藝傾囊相授。從此他琴心劍膽,氣勢如虹。

可惜2008年,遊明生道長在一次高強度武術表演中因積勞成疾,就此仙逝。由此,吳一琴子開始下山,四處遊歷,他去了歐洲很多國家,後來他喜歡上了戶外越野。

2011年,意外又一次降臨在他身邊。他和兩個最好的朋友在去往西藏的自駕遊途中,發生嚴重車禍,經過搶救,只有他一個人活下來了。

而後,跟他在武當山腳下合夥開古琴行的朋友,藉機卷着已完工的古琴跑路了。

這兩件事對吳一琴子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他此刻深切的體會到江湖險惡,生死無常,於是,他有了歸隱山林的打算。

起初,吳一琴子一個人棲身於西神道全真村附近,那段時間的他陷入了人生低谷,他比較厭世與墮落。後來,一位前來學習琴藝的女子打開了他的心扉,徹底拯救了他。

這位女子名叫朱雙琴,是吳一琴子收下的爲數不多的女徒弟,而今她早已成了吳一琴子的結髮夫妻,二人育有兩個女兒。

愛情喚醒了吳一琴子,讓他重振雄風,開創了一段新的生活。

吳一琴子從一位農戶手中租來4間破屋,並動手將它打造成了自己的隱居地。

4間房裏有兩間是臥室和一間客廳,臥室上方掛滿了稻草簾子,到夏天則會換成竹簾子;偏房則被他開闢成廚房,房子被他修繕得有模有樣的。

後來,吳一琴子夫婦二人又先後收養了十幾名徒弟,他帶着弟子們從山上伐木,採集桐果並製作桐油,在門前建起了專門用來撫琴的涼亭,顯得優雅清靜。

西神道全真村位於武當山後山,海拔1000米,物資供應極不方便,通過十多個人的努力,他們開墾了菜地,引來了泉水,靠山喫山,靠水喫水,山上各種喫喝用度不愁。

時光溫婉,日子如屋後的炊煙不緊不慢,吳一琴子帶着弟子們晴耕雨讀、撫琴弄劍,日子過得美滋滋的,就像那首詩寫的一樣美好:

晚雲生霞霧生煙,一笑九天是人間。暮影青峯鸞回首,虹麟出入鏡湖前。

一步步的,吳一琴子把自己隱居的這塊山林打造成了自己的私家園林,並且命名爲“琴人谷”,他自號琴人谷谷主,並在院門上掛一塊牌子:私人宅院,非請勿進

看過《神鵰俠侶》的人應該都記得,裏面有個絕情谷,谷主叫公孫止。然而吳一琴子與老婆朱雙琴宛如楊過和小龍女這對“神鵰俠侶”一樣,而且有意思的是他們還都是師徒戀。

琴人谷,一語雙關,何嘗又不是情人谷呢!如今,琴人谷已然成了驢友們遊玩的旅遊景點了。

但隨着兩個孩子的出生,吳一琴子夫婦開始爲孩子的未來擔憂了。這深山老林裏,連網絡信號都沒有,不與外界接觸,將來孩子怎麼能融入社會呢?還是得讓孩子到當地的公立學校學習啊!

這樣想來,就得掙錢,爲孩子的將來準備教育資金啊!如此這般,隱居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

說來也巧,2015年,幾名到武當山探險的驢友發現了這個“琴人谷”,他們拍攝了夫妻倆一起撫琴、習武的圖片和視頻,併發布到網上,一下子就火了。

其實吳一琴子早年就已經名聲在外,如今他憑藉高超的彈琴和制琴技藝,又吸引許多前來找他學習制琴和琴藝的人。一時間上山前往旅遊探險或拜師學藝的人接踵而至,好不熱鬧。

於是,“琴人谷谷主”只好順應潮流,與世接軌,開班教授古琴等技藝,他的弟子中不乏清華北大的高材生。

業務忙了,吳一琴子需要經常下山,各地奔波。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來襲時,他正好在尼泊爾,被困在那裏好幾個月,到現在不知他回沒回來。

如今的生活忙碌,各種業務應接不暇,早已脫離了他隱居的初心,他說,他想隱居一輩子,將來,他會重新找一個別人找不到的地方,繼續他幽靜的隱居修行生活。

南宮尋歡以爲,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真正的修行者,時時處處可修行。現實繁瑣日常生活亦可修行,坐臥行立,喫飯睡覺,做飯拖地刷馬桶,相夫教子,教兒育女,言談舉止……凡此種種,無不是在修行,最重的是要有一顆修行者的心。

人之所好,固有不同,或流連於山水,或笑傲於江湖;或清酒小酌以暢心懷,或鮮衣怒馬博取功名,蓋因性格迥異,所求者異而截然不同也。唯有直剖本心,直視真我,方不負人之一生,不致蠅營狗苟,碌碌而終也。

紅塵滾滾,多少人看破了人間百態之後,選擇了隱士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即使看破,卻依然只能懷揣一個隱居的夢呢?

最後以遊明生道長的這首小詩收尾吧:

仗劍江湖夢已遠,回首白雲在人間。御風飄蕩憶往昔,劍氣縱橫凝九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