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写道:曹操因建造建始殿,派人砍伐洛阳城外跃龙潭之大梨树,得罪神灵,头脑疼痛不可忍。华歆乘机推荐华佗给曹操。华佗认为曹操头痛系脑内有肿瘤,需开颅取出。曹操疑以华佗欲借口取他性命,投入狱中,后死于牢狱之内。其平生所著之《青囊书》也被吴押狱之妻烧毁,华佗之学就此失传。

从今人的角度看,曹操迂腐多疑,不听神医之言,最后病死,系自己作死。然而在当时人的人知中,所谓开颅手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曹操疑惧,说明他虽然头痛,但没有头昏。

然而问题在于那个时代,为何华佗如此另类,又是麻沸散,又是开颅手术,被后人奉为“外科鼻祖”的他,在今日看来更像是一个现代的医生穿越到了三国,很不可思议。华佗死后,其技艺失传,他就像是一个迷,生时种种传奇,死后议论纷纷,而在华佗背后,比之还迷的是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播,西医也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当中,而传统中医的生存空间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片质疑声中,中医需要为自己正名,得拿出中医“能行”的证据。

但是,中医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却也陷入了一个怪圈,就是从历史上找一些事迹来和西医的一些理念进行匹配,比如西医可以做外科手术,而中医说我也可以,从历史上找到华佗,说华佗研制麻沸散,为病人做手术,所以中医并不比西医差,华佗也由此得了一个“外科鼻祖”的称号。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但是此处无意讨论中西医之间的关系,而是想着重说一下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医生到底有没有做外科手术的能力。

因为中医界,包括民间所说的华佗可以做外科手术,甚至是开颅这样的高级外科手术,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他们仍然是一种西方可以,我也可以的比拟心态。在这样的一种的心态下,往往并不关注事实本身如何,只是一种心理作用。

陈寅恪曾说:“夫华佗之为历史上真实人物,自不容不信。然断肠剖腹,数日即差,揆以学术进化之史迹,当时恐难至此。”由此可见,陈寅恪是不相信华佗可以做高难度外科手术的,理由也很简单,当时的条件达不到。

但是最近,在考古学界的一些新的发现,却为这样的说法,带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据考古学家韩康信在他的一篇文章当中提到,在中国的考古中,发现有30多起开颅手术,而且其中有11个可以肯定是为治病而进行的。在山东广饶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中,一个墓坑中发现的一个颅骨,在它的右边有一个椭圆形的缺损,后来根据体质人类学和医学CT等技术的检测结果,给出的结论是,这一个椭圆形的缺损是开颅手术导致的。

这一说法石破天惊,因为大汶口文化距今5000多年,也就是说中国在五千年前就可以进行开颅这样的外科手术。由于这一说法太过于不可思议,很多人并不相信。

事实上这一说法的确让普通人难以接受,如何从一个缺了一块的颅骨,就可以断定是做过外科手术呢?为什么不是打仗受伤呢?

但是考古学界还有其他更为明显的案例。

1991年,考古人员在新疆鄯善一个村庄内发掘了一处距今2500年的墓葬,在其中一个墓坑发现了一具干尸,尸体的腹部有刀口,而且还用粗毛线缝了起来。北京大学的林梅村教授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观点:这是一个腹腔手术,但是没有挽救生命。然后以此推断“华佗之前中国西部地区的古代医师已经开始实施外科手术。”

根据这些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多蛛丝马迹指明中国古代的确做过外科手术。无独有偶,虽然关于华佗的外科手术技艺失传,但是中国古代并不止华佗一个名医。

《史记》第105卷的《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

中庶子曰:“臣闻上古之时, 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中庶子在战国时指的是国君、太子身边的侍从官员,他说一个叫的神医治病不用汤药推拿等传统手段,找到病症之后,割皮解肌(剖开皮肤肌肉),诀脉结筋(处理血管和韧带),然后进一步在内脏上行动。常说司马迁也是一位文学家,这段描述肯定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事实还是很清楚的,那即是这个叫俞跗的医生可以做外科手术。

再说华佗,《三国志》中《华佗传》有诸多关于华佗做外科手术的经历。

“一士大夫不快,佗曰: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另外还有:

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佗曰:“是脾半腐,克刳腹养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过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敷疮,百日平复。”

关于华佗做外科手术的例子还有很多,眼科、痔疮等等,几乎是一个全能医生。加上之前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断定中国古代的确可以进行一定的外科手术。

那么为何这样的技艺没有得到传承,并且像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医学呢?

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和李约瑟问题差不多,就是中国古代拥有很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却没有走向近代科学,这其中的原因太过于复杂繁纷,文化传统,社会观念都是影响因素。

有意思的是,关于中国外科手术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华佗生活的三国时期好像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就很少有人发现关于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

除了华佗技艺失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则在于进行破腹开颅这样的手术风险实在太高,其实更多的都是失败的例子,即便在《华佗传》当中,其做外科手术的记载还是很少的一部分,有点像花边新闻的意思。

我们忽略的一点是,虽然现代的外科手术固然比起传统医学的一些手段效果更为直接,但是他的背后是庞大的近代科学体系,是在人类文明更高的阶段。而当时进行外科手术,显然不符合当时的人类认知程度,从历史进化的角度讲,其实是一种很落后的技术,或者说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从患者的角度讲也是),所以它遭到淘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韩康信:《山东大汶口开颅手术鉴定意见》,《中国远古开颅术》,第1页

林梅村:《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学术集林》卷一

撰稿/素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