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里,最喜欢的就是达芬奇。

喜欢他的完美主义和拖延症,喜欢他强烈好奇心,喜欢他追求实践的科学精神,还有他的任性。

虽然在雕塑上,公认的第一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上,公认的第一是拉斐尔,甚至于在学院派古典主义绘画里,拉斐尔活成了教科书。

一个好奇心严重的同性恋天才,总是在琢磨着整点新东西,啥都想要研究一下,留下了大批未经整理的书稿,里面都是各种瑰丽伟大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直升机的原型,有坦克的原型,还有最早的人体结构图等等。

这样导致了他严重的拖延症,留在世界上的作品极少极少,比如《蒙娜丽莎》。

关于这幅画,艺术史里都是它的传说,比如画中的女主人公式佛罗伦萨丝绸商人乔孔多的妻子丽莎·格瓦蒂尼。

但是因为宗教和观念的原因,这幅画被退稿了,人家不要。

为什么不要?

看看当时拉斐尔画的什么东西就知道了,那都是宗教人物——绘画是服务于宗教的。

我们一贯认知中,文艺复兴是因为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发现原来古希腊除了亚里士多德以外,还有柏拉图哈?!

于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宗教的人文主义觉醒开始了,古希腊的思想和文化再次被复兴。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教皇在和王权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了,为了挽回这种弱势,于是轰轰烈烈搞起了文艺复兴,想要的文化上压过王权一头。

看似反宗教的文艺复兴,恰恰是宗教在背后主导。

宗教一开始是不允许绘画的,因为《十诫》第二条就明文规定了: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能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能侍奉他。

但是中世纪除了教士,大家都不识字,关靠说传播信仰,那得什么时候?

于是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说:绘画之于文盲,就如书籍之于识字的人。管他《十诫》不《十诫》的,香火钱要紧。

但是也不能明摆着违背上帝的训导呀,怎么办?

好办,只要绘画的不是人,讲究程式化,严肃化不就行了?所以教会的订单,往往都需要你画圣母画的与真人越远越好。

而文艺复兴带来的柏拉图,又带来了另一个思想——绘画的“原型”是什么?就是绘画的本质是什么?

柏拉图认为这个世界必然存在一个原型,就像上帝,然后再是程式化的追求,最后才是真实的样子。

于是精神上对于原型美的追求,教会对于程式化的要求,构建了那个时代绘画的基本调调,也是意大利整体的审美诉求。

但是达芬奇是什么人?

他可不喜欢这种,他喜欢从实践经验出发,而不是靠别人说的什么,就去调整审美,调整画风。

于是不管是《最后的晚餐》还是《蒙娜丽莎》他都不按照金主的要求来,他都自己来。

那么自然就会被拒绝了,人家不接受呀,你画的什么玩意呀?!

没办法,达芬奇有生之年只能将这幅画带在身边,没事就画两笔,没事就画两笔,最后成了一幅全新的作品。

这没事画两笔,画两笔,画出了西方古典绘画的重要技法集大成之作。

首先画中将超级增强版的明暗法,即晕涂法运用到了极致。

其次,在透视法的使用上,完美融合了线性透视和色彩透视两种技法,描绘背景中流动的河水使用了线性透视;描绘远处的景色使用了灰淡的青色,远处的景色则使用了鲜明的棕色透视。

正三角形的稳定构图,以及蒙娜丽莎呈四分之三面坐姿的构图角度也堪称完美。

这也是《蒙娜丽莎》成为传世名画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它没有宗教色彩,才让它被拒绝,也正是因为没有宗教色彩,才使得基督教文化圈以外的人能够没有抵触的接受。

达芬奇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在意大利被人看不起,但是法国人欢迎呀,于是达芬奇后来就去了法国,最后蒙娜丽莎被法国国王收藏。

至于最后蒙娜丽莎怎么变成全世界都知道的?

那就是另一个自导自演自盗的神奇故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