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那些事#

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剛開播,林志穎媽媽就因指責兒媳陳若儀的穿着引發熱議,被罵到上熱搜。

對此,陳若儀在節目中委屈表露:“穿着方面她比較介意,我比較怕講錯話,或者達不到媽媽的要求……”

在第一期回家看望媽媽裏,陳若儀還被指使着做各種事。

大家都在喫水果,只有陳若儀在擦窗戶。看到媳婦在忙,林志穎立馬問要不要幫忙,一句話被媽媽攔回來:你就休息一下就好了!

第二期和媽媽一起招待朋友,陳若儀忙上忙下,被婆婆指責“動作太慢”,甚至被婆婆的朋友使喚得團團轉,說在家都是媳婦剝桔子,暗示陳若儀來剝。

在聽到親媽電話裏說:“你是上天送來的禮物”時,陳若儀忍不住委屈流淚。

在預告的第四期裏,迎來弟弟和弟媳來做客。兩個媳婦都在廚房忙碌,菜上桌了,婆婆不僅不誇讚,還一副考官的姿態,品評挑刺。

隨着節目推進,我們看到一個強勢婆婆和一個弱勢兒媳的相處關係。

很多觀衆表示看不下去了,網上評論也傾向一邊倒:

林媽媽頗有代表性,代表了那一派喜歡打着“保守”、“指點”的旗號,“教育”兒媳婦的婆婆們。

網上常看到一些媳婦“吐槽”,說婆婆“觸角太長”,喜歡事無鉅細地參與到自己的小家庭裏來,愛對自己指手畫腳。

現在的小媳婦們已經不是昔日的小媳婦了,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少,有想法有個性有主張的多。

愛“管教”的婆婆跟有“性格”的媳婦居在同一個屋檐下,難免會摩擦不斷。

我有一閨蜜,平時性格大大咧咧,一般小事也不太往心裏去。

她的婆婆也如林媽媽一樣,總愛端着“長輩的架子”,逮到個機會就對閨蜜“說道說道”。

好在,一般情況下,閨蜜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心上,兩個人沒發生過正面衝突。

不久前單位司慶,各部門踊躍出節目,能歌善舞的閨蜜自然挑大樑。

司慶很成功,節目很精彩,閨蜜的舞蹈被評爲一等獎。閨蜜心裏開心,看着自己跟同事彩排的一張張照片,無限感慨,特意挑選了幾張有代表意義的,組成九宮格,發到了朋友圈裏。

朋友圈裏好評如潮,點贊無數,閨蜜心裏自然得意不已。

可閨蜜的婆婆看到後卻不舒服,語音給閨蜜:

“你朋友圈裏照片,一羣男男女女的抱在一起成何體統,趕緊刪掉吧!你看那個男的還摟你的腰,不像話。”

見閨蜜不理她茬,婆婆又開始了不斷“炮轟”:

“你的微信上那麼多人,都看到你發的照片了,親戚們都問我樓你的男人是誰,問得我都臉紅了,怎麼好意思跟人家解釋。”“你們年輕人愛玩,我不反對,可你也是當媽的人了,怎麼還那麼不檢點。”“你們年輕人開放,媽媽管不了,但是開放過頭就是不要臉了,會有人說閒話的,趕緊刪掉。”

這話讓閨蜜很不舒服,倔勁上來,堅決不刪。

婆婆見兒媳不聽她的“好心建議”,跑去找兒子“哭訴”,通過兒子向閨蜜施壓:

“我媽給我打電話了,你還是把朋友圈的照片刪掉吧。”

“別讓我媽生氣了……”

婆婆一句一個“不要臉”,老公的“別讓我媽生氣”徹底惹怒了閨蜜,外加上平日裏,強勢婆婆對自己生活的種種干涉,她直接拉黑了婆婆的微信號。

別不信,這世間就有很多婆婆,如同閨蜜的婆婆一樣喜歡干涉媳婦的生活,控制兒媳的言行,甚至當媳婦不聽從自己意見時,還會向兒子告狀,恩威並施,越界到人家生活裏去,嘴上還說着“媽媽不是想幹涉你”……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過: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夫妻兩個人尚需要給對方留點獨立的空間,跟何況是婆婆跟媳婦之間呢?

明事理的婆婆意識到兒子婚後就跟自己不是一家人了,懂得適度退出,留給兒子兒媳一個獨立的“空間”,讓他們自己經營“小日子”。

而有些婆婆並不懂這個,她們只是單純的認爲媳婦嫁進了自己家的門,從此就得“入鄉隨俗”,聽從她家的安排——且家裏的女主人也只能是自己,權威地位不容侵犯。

所以,她們排查“異己”,時不時就“指點”或者“敲打”下兒媳婦,即便是兒子兒媳有自己獨立的房子,她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爲兒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這種釐不清的認識往往是破壞婆媳關係和睦的導火線。

對門鄰居家的婆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她看來,兒媳婦就是不分你我的自家人。

抱着這樣的想法,婆婆進入媳婦的臥室裏,從來不敲門。無論是早上六點還是半夜十二點,甚至有一兩次都撞到了兩人的“好事”。

鄰居無奈,每次睡覺都神經質的檢查下臥室有沒有反鎖,而婆婆知道媳婦睡覺反鎖門後,很有意見,認定媳婦有意防着她。

媳婦無語,感嘆道即便是自己親孃,也得保持點“距離”吧。

這種沒有“尺寸感”更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裏。

比如:把控媳婦的開銷。

年輕人愛購物是很正常的現象,婆婆就看不習慣,認爲這是“浪費,不過日子”。害得鄰居網購快遞從來不敢寄到家裏,都是從單位簽收,再大老遠的揹回家裏去。

比如:喜歡給鄰居折騰房間擺設。

隔個十天半月,就會把鄰居家沙發、飯桌、廚房、洗浴用品等等傢什物件折騰個位置擺放,說要增加“新鮮感”。

鄰居感慨:“如果不是手裏的鑰匙開得了門,還以爲走到了別人家。”而後又道:“這樣一個瘦弱的老太太,哪來那麼大的勁兒折騰一屋子的傢俱。”

這些還不是最難忍受的,最煩的是:婆婆催生二胎,天天有意無意、旁敲側擊、開門見山各種唸叨,好像生個二胎就跟上廁所一樣容易。

脾氣再好的鄰居也忍無可忍了,結果可想而知。

沒有界限感的婆婆,最容易引發家庭矛盾。

某個很智慧的婆婆這樣講過自己的體驗:“要想婆媳關係好,作爲婆婆一定要有界限感,不亂管閒事,保持和兒媳婦之間一碗湯的距離,不要把兒媳婦當成親閨女看。因爲對待自己的閨女你可以看不慣了就批評,但是對兒媳婦則不行,必須要保持一種尊重。”

作爲婆婆,你可以給兒媳婦的生活提建議,但沒有權利指手畫腳。

畢竟婆媳兩代人,生活背景和三觀不同,要和諧就得相互尊重,兒子結婚後就儘量不干擾,不越界,把權力交給媳婦。

作爲媳婦,也不要妄想婆婆把自己當親閨女看待,畢竟換位思考一下,對自己的親媽,看不慣隨口就說,有時候還會吵上幾架,但絲毫不影響母女情分,但婆婆呢?這樣一想,很多心結就解開了。

所以,對待婆婆,以禮相待,尊重但不放任,愛戴但不討好,有事及時說開,不要藏着掖着,徒惹自己不愉快,有矛盾就請老公出面,能不住在一起就不住在一起。

伊能靜婆媳的表現就很值得稱讚。

伊能靜有不快、不爽會直接說出來,不小媳婦也不惡媳婦,就是平等對待。

吐槽自己分開做好幾個人的餐很累,婆婆老公沒會意,直接表達“你們誇我”的需求。

而婆婆也很會做事,不摻和小兩口的事情,“當有矛盾的時候,你就想她的好”。

婆媳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給對方適度的空間,想處不好都難,不是麼?

雖然我平時不跟婆婆住在一起,沒有什麼關於婆媳關係的煩惱。但是,作爲一個男孩媽,我經常幻想着以後自己會是個什麼樣的婆婆。有時候刷完天涯和知乎上的婆媳故事,會忍不住想:要不,以後讓土豆娶個外國媳婦兒吧(好像想娶就能娶似的),這樣我就不用那麼難做了,哇哈哈哈。外國的婆婆會和子女保持一定距離,不會主動插手干預孩子的生活,也不會爲了孩子的需求而完全犧牲自己的生活。

媳婦坐月子,一般來看個幾天就回去了。這樣有好也有不好,不過我覺得天下的婆媳關係都一樣:近之則隙,遠之則怨。婆婆要得體地退出兒子的生活,兒媳也別對婆婆不聞不問,老公拎得清就行了!

你們說呢?在留言區等着你們分享婆媳心得啊。順便預告一下,下週會出一期翁婿關係哈哈哈哈。

你好,我是旅居德國的土豆番茄媽!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專注二胎養育、家庭關係、育兒心得、漫畫創作,已出版書籍《萌寶土豆在德國》《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在這裏,我精心分享能讓孩子幸福成長的一切好文、好物,希望跟你相伴做一個努力跟娃一起成長的媽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