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腊八节吃腊八粥民俗出自佛教,将之同这一天相传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成道日联系起来。按佛教传说,释迦摩尼得道之前因苦修,几被饿死,幸得一位牧羊女施以大米奶粥相救。释迦摩尼成道后,佛门弟子每于这天纪念佛祖,并以施粥方式宣扬佛法,以示不忘当初牧羊女救助佛祖之情。后逐渐传为僧俗的共同节日。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作品

然而,腊八节虽与佛教成道节相偶合,却非来自佛教,而是中国古代就已形成的重要祭祀节日。

《史记.秦本纪》:十二年,初腊。张守节《史记正义》云: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许慎《说文解字》: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至南朝时,又衍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作品

其实,远在秦汉之前即已形成了腊祭习俗。汉●蔡邑《独断》卷上便说:四代腊之别名,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曰腊。

那何为“腊祭”呢?

显然,不是指“腊月里的祭祀”。因为以“腊”或“蜡”代指十二月,是因蜡祭岁时而后起之义。如汉●杨晖《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又《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唐●贾公疏云:党正行正齿之礼,在十二月建亥之月为之,非蜡祭之礼,而此云国索鬼神而祭祀者,以其正齿为礼在腊月,故言之以为节耳。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作品

凡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种,或说明腊祭礼俗的变异,或也显示了其本义、本事的长期埋没失传。

彝族文化史的科学工作者对此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其观点是:腊祭本为祭虎之典。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彝族学者刘尧汉教授的研究认为:中国古礼的“腊祭”读“罗祭”,“腊”、“罗”的彝意就是虎。腊祭的本意在于“报本反始,息老送终”,即返回原始母系氏族的时代对虎(腊)图腾的祭祀。

所谓“腊八”(或“蜡八”),是彝族称公虎为“拉颇”的变音,彝语支白族支系勒墨人即自称“腊扒”,后被疏传家把“腊八神”与后来佛教“腊八粥”牵合,致使两者相混。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作品

又如陈久金、卢莲蓉的《中国节庆其起源》认为:古籍中的“腊祭”之“腊”可能只是记音,可能是周汉时已经消亡的语辞。又如包括彝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哈尼族、羌族等,都崇拜虎,直至近代仍然如此。彝语称虎为“腊”或‘’罗”,在汉文中也有写作“拉”“喇”等,均为彝语虎字的彝音汉译。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作品

彝族祭祖都叫祭腊,祭祀之日便称为腊日。所谓汉族,是周汉之间以东夷、西羌为主体,同时融合其他民族形成的,所以其文化也就包含有若干民族的共同特征。

据上古文献,神农、皇帝、禹皆为西羌族人,老子也属于古羌戌、故将“腊”释为“虎”,将“祭腊”释为“祭祖、‘祭百神’”,其义皆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