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祥斌

5月24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祥斌在北京接受了之車、財和經主編獨家專訪,這是他連續三年在兩會期間接受我們的專訪。因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人大會議延至5月22日開幕,這是建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

李祥斌代表爲人樸實,待人熱情,胸懷大局,從1993年進入合肥公交成爲一名普通的公交車駕駛員起,二十幾年來,安全行車近百萬公里,提合理化建議上千條,收到乘客和媒體誇獎的來信來電數不勝數,爲此,他多次被評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好人。

他已經連續被推選爲十二屆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爲全國人大老代表,李祥斌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責,每年兩會期間都會提出3-5個議案和建議。內容涉及公共交通、教育、養老等多行業。去年他帶來的建議是關於緩解公交駕駛員緊缺現象的“破解之法”。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針對疫情對公交行業的影響,他提出完善公共交通預防治理體系的建議。

新冠疫情給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公交車輛、場站因人流密集成爲防控重點;公交車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保障被社會廣泛關注;一直以來低碳環保綠色出行首選公共交通的的理念,在疫情期間不被倡導甚至排斥,公交客流呈斷崖式下滑;疫情期間公共交通防控中普遍暴露出的短板和問題,如何在以後疫情時期引起重視並加以長效解決,以便公共交通更加從容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祥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突發疫情讓公共交通面臨嚴峻考驗

一是防控難度大。公共交通因其車輛流動性、人員密集型、乘客來源複雜性以及高度的社會關注程度等特點,未知因素多,突發情況頻繁,疫情防控難度較大,防控成本較高。特別是公交駕駛員、乘務員因其處於相對封閉的工作環境以及與不特定人羣密切接觸,其自身職業的健康安全風險必然增加其焦慮情緒。

二是客流斷崖式下跌。一直以來低碳環保綠色出行首選公共交通的的理念,在疫情期間不被倡導甚至排斥,各地公交客流的下跌幅度前所未有,公交運營入不敷出,如何恢復公交客流成爲新的課題和挑戰。

三是運營模式難適應。疫情對人們出行方式的影響是持續的,對公交行業轉變思路,拓展新的運營組織形式提出更高要求。

四是預防體系短板多。無論是規則制度層面,還是技術層面,所採取的措施中,應急的多而固有的少(如場站留觀室、車廂隔離區設置等),臨時的多而固化的少(如乘客佩戴口罩及掃碼乘車要求、臨時隨車防疫員配備等),需要引起方方面面的足夠重視。

建議立即完善公共交通預防治理體系

公共交通是阻擊疫情傳播、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戰場之一,防控責任重大。本次疫情防控,主要有以下問題值得各級政府和業內人士重視。

一是建立乘客追溯源機制。我們知道,我國火車票實名制也曾經歷了一段從論證到最終實施的漫長過程,事實表明,實名制乘車利遠大於弊。乘坐公共交通理當遵守保護公衆利益的公共規則,因而,實名制乘公交應當成爲公共規則,從制度甚至立法層面給予體現。

二是創新營運組織模式。常態化防控中,公交運營與疫情防控同步並行、同等重要,對公交運營組織模式的創新程度要求更高,只有藉助信息化科技手段,推出多種形式的公共交通服務,才能使行業永葆生機。

三是配備乘務安全員。隨車乘務人員(安全員)如配備到位,公共交通服務、安全、防疫等一系列問題都可得到較好解決。

四是建立政策資金保障。應對公共衛生事件,關鍵還是政策、資金方面的保障。“以人民爲中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核心方略,公共交通直接關係基本民生,我想通過本次疫情,在今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各級政府一定會把對公共交通領域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作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