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行政化和學校所在地區以及學校層次密切相關。葉秋舉兩個簡單例子,葉秋工作單位是太原某高校,碩士和博士是西安某985高校,讀碩士和博士的時候,也經常幫導師跑財務處,葉秋的身份就是一個普通的研究生,但財務處的工作人員態度很好,需要什麼應該怎麼做告訴的一清二楚!他們的位置擺的很正,爲老師們的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如果是和同省的大學做對比,山西大學是做的不錯的,它們有個類似於政務大廳的一站式窗口,裏面有科技處、財務處等各部門的行政人員,蓋個章什麼的很方便,葉秋學校只是蓋章有的時候要跑好幾次好找不到人。所以,地區越發達、學校層次越高,行政人員素質相對高,服務意識更強!

高校的行政化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行政人員比老師有更多資源。比如說,如果你在科技處工作,那麼你申請省裏基金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同時,領導更是佔據更多資源,葉秋去年申請留學回國人員項目的時候,國際交流合作處的哥們直接跟我說還是明年再申請吧,今年幾個領導都申請了(有處長有院長),普通人肯定沒戲!

第二,老師是被考覈者,行政人員是考覈者,地位天生不對等。想走項目經費有財務處人員卡着,上課有教務處、督導組監督、評職稱當然是人事處的負責、申請項目是科技處。普通老師去哪個部門都得笑臉相迎,老師們被逼無奈,要麼是乾脆不去了,要麼只能讓研究生去。

第三,崗位績效這一塊。講師對應科級、副教授對應副處、教授對應處級,看起來相應的教師崗比行政崗高一點但問題在於行政崗的可以百分百的拿到,教師崗的經過諸多考覈也未必能拿全!行政崗的考覈沒有硬性條件,基本人人可以拿到,非要說有考覈的話就是熱愛崗位就行了,而教師崗,看近三年的論文、項目,當年的論文項目,當然還有課時量,很多老師都拿不全。

第四,行政崗人員的素質。這個落後地區的一般學校老師應該最有體會。

有的人說教授治校,到目前爲止,距離我們還很遠!

高校的行政化已經很弱了,大部分高校都是在施行教授治校的理念,當然有的高校還是給老師一種行政人員很官僚的感覺,總體而言去行政化還是比較明顯的。

一是行政人員不能評職稱。現在大部分省份是不允許行政人員評職稱,因爲現在高級職稱的名額是限定的,就把資源全部傾斜到教學。這還好,現在是行政崗不能拿教師資格證,浙江這裏是這樣子,大概5年前,新進的行政人員是沒有考教師資格證的資格,只有輔導員這種教學和管理兩條線的纔可以。新進的行政人員都無法上課。

二是行政領導大都是高級職稱。近幾年越來越明顯,學院除了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不是教學出身,其他都是教學出身;行政部門領導,基本上都是高級職稱,而且大部分是從教學轉過來的。

三是行政部門收入比學院低。有的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總體上說學院老師的收入絕對是高過行政的,即使是學院收入有差異,最差的學院也比行政人員高。同一級別,好的學院是行政的2倍,差的學院也比行政人員高一點。

學校的主導思想就是服務老師服務學生,行政部門大都是服務部門,以服務爲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