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校招辦訪談正在火熱進行中,今天爲大家帶來中國科學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的訪談,有興趣的考生和家長們關注起來!

01中國科學院大學:“郭永懷力學實驗班”和“華羅庚數學實驗班”今年首次招生

——訪中國科學院大學招辦主任冉盈志

“國科大”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30個學科被評爲A類,其中A+學科18個。今年“郭永懷力學實驗班”和“華羅庚數學實驗班”首次招生。國科大實行“三段式”的培養方式,第一階段爲公共基礎課學習,一年半後,根據學科興趣和學業表現,學生可以重新自由選擇最感興趣的專業。

一、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

冉盈志: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爲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爲辦學主體、精英化本科教育爲辦學特色的創新型大學。

截至2019年12月,國科大有在學本科生1620名;在學研究生5.17萬名,其中博士生佔52%,博士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在學外國留學生1734人,來自96個國家,其中外國博士生1055人,外國博士生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國科大擁有完備的學科體系,共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2個,分佈在教育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7個學科門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4個,分佈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10個學科門類。此外,國科大還擁有金融、應用統計、應用心理、翻譯、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農業、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16類專業學位授權點。在保持自然科學領域學科優勢的同時,國科大近年來不斷加強應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建設,在管理學、哲學、醫學、心理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的實力也逐漸顯現。

國科大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授權學位自主審覈的20所高校之一。根據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國科大30個學科被評爲A類,其中A+學科18個。在2020年5月公佈的ESI最新數據中,國科大國際排名71位,位列內地高校第一位。在全部22個學科排名中,國科大材料科學和化學學科躋身ESI前萬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工程、植物和動物科學、農業、地球科學7個學科進入ESI前千分之一,18個學科進入ESI前百分之一學科。

二、2020年招生專業有無變化?

冉盈志:2020年招生專業沒有變化,仍然全部是我校的優勢學科,具體爲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生物科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網絡空間安全、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其中前6個專業爲理學,後7個專業爲工學。各專業招生計劃數及相應要求以國科大招生信息網公佈爲準。

“郭永懷力學實驗班”和“華羅庚數學實驗班”今年首次招生。

2019年9月,國科大首個本科生實驗班“郭永懷力學實驗班”在玉泉路校區揭牌成立。“郭永懷力學實驗班”依託北京市“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人才培養以“工程科學”思想爲指導,採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設立通識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瞄準新時期“上天、入地、下海”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致力於培養一批不但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具備像郭永懷先生一樣的家國情懷和遠大抱負的優秀青年,爲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2019年12月,國科大啓動了“華羅庚數學實驗班”,旨在選拔具有濃厚數學興趣,並有志於攀登數學高峯的學生,培養具有大格局、大視野、大情懷的世界級傑出數學人才。“華羅庚數學實驗班”將以數學思維能力、探索能力以及交叉能力爲重點進行培養。培養過程將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課程設置上,強化理論深度和學科廣度。教學內容上,積極推進科學思想與科學精神進課堂、最新科研成果進課堂、前沿學科動態進課堂、創新的科研方法進課堂,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三、學校的錄取原則有何特別之處?哪些專業有特殊要求?

冉盈志:通過綜合評價入圍的考生,須在提前批次第一志願填報國科大(相關省市高招辦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當地省市高招辦要求執行)。在高考成績公佈之後,國科大根據入圍考生的高考成績、國科大測試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算出考生的綜合評價成績,並在提前批次擇優錄取。

通過普通高考方式報考的考生,國科大在第一批次或提前批次按所在省市高考投檔成績由高分到低分錄取。

通過國家面向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報考的考生,實行計劃單列、單獨填報志願、單獨劃線、單獨錄取的政策。考生的高考成績須達到生源所在省第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結束後、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前按所在省市高考投檔成績由高分到低分錄取。2020年國科大按國家面向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錄取的新生可自行決定入學時是否遷轉戶口,在校學習期間享受與其他方式錄取考生同等待遇。

我校的招生專業沒有特殊要求,但是體檢須符合國家統一的體檢標準,如生物科學對色覺有要求等,具體的按照教育部等幾部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四、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轉專業政策和獎助學金政策。

冉盈志:國科大實行“三段式”的培養方式,第一階段爲公共基礎課學習,一年半後,根據學科興趣和學業表現,學生可以重新自由選擇最感興趣的專業,並可申請相應調整學業導師。目前學生申請轉專業的滿足率爲100%,實際轉專業的比例佔錄取學生的比例爲20%多,因爲大部分學生錄取的專業就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因此也就不再申請轉換專業了。

對來自貧困地區和生活困難家庭的學生,一方面可以享受國家的有關獎助學金政策,另一方面國科大自身也有豐富的獎助學金體系和系列助管崗位,確保家庭經濟特殊困難的學生在不需要家裏任何資助的情況下,也能順利完成學業。

五、學校本科人才培養有什麼特色?

冉盈志:國科大的本科生培養特色包括全程學業導師制、“三段式”培養、科學家班主任+青年班主任相結合的雙班主任制、名師授課等。

特色一:學業導師制

本科生階段實行全員全程學業導師制,每名本科生都有一位學業導師,導師全部具有教授(研究員)及以上職稱或學術榮譽。學生在本科階段,除參加正常的課堂學習外,還能夠接受其學業導師的指導、融入導師領導的團隊(即導師助手和師兄師姐集體),每一個學生將在日常生活、課程選擇、學習方法、科研實踐、學風道德、興趣培養、心理健康、人生理想、職業規劃、未來發展等方面,得到導師們的關心、關愛、指導和傾力幫助。

本科生學業導師均爲科研一線的優秀科學家,將引導學生開展科研創新,鼓勵學生在本科階段融入導師領導的科研團隊,爲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2020年,國科大共遴選出了本科生學業導師1247人,60%左右擁有特殊學術榮譽。其中,院士64名,國家傑青319名。

特色二:“三段式”培養方式

基於中科院成立以來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經驗,國科大充分認識到“惟基礎厚實者能遠行”,“興趣是創新之源動力”。既要打牢基礎,也尊重興趣天賦,國科大爲本科生設計了“三段式”的培養方案。

第一階段爲公共基礎課學習,在學業導師指導下,重點學習數學、物理、語言文化類課程(包括英文和中文寫作)和其他通識教育課程。一年半後,根據興趣和學習工作能力,學生可以重新自由選擇最感興趣的專業,並可申請相應調整學業導師。

第二階段爲一年半左右的專業基礎課學習,重點學習所選專業的基礎性課程。這個階段結束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具體的專業方向,確定專業導師。

第三階段爲第四學年的專業學習和科研實踐。在確定專業方向和專業導師後,學生可申請到與中科院有密切合作關係的國外和境外高水平大學學習研修一學期,然後回到專業導師所在研究團隊及實驗室,參與“研討班”式的學習,並完成本科畢業論文。因此,本科四年的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多箇中外高水平導師的親自指導,具有更加開闊的科學視野。

特色三:科學家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制度

本科階段,每個行政班配備兩名班主任,即科學家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科學家班主任由院士、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等著名科學家擔任。他們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專業思想,培育良好人格,組織學生了解科學院的各個研究單位和先進的科研裝備,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和工作規劃,樹立科學的成才目標和發展方向,幫助優秀畢業生繼續深造。青年班主任由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一般爲年輕教授或副教授等)擔任,他們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日常生活情況,幫助學生選擇導師、課程、專業,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的修讀計劃和專業規劃,並與每個學生交朋友,做學生的大哥哥、大姐姐。

其他特色:如名師授課(給本科生講課的老師以教授爲主體,有的還是院士、傑青等知名科學家)、交流訪學等。

、近年來學校就業情況如何?

國科大本科畢業生絕大多數選擇繼續深造。

2018年,國科大首屆本科生中共290人畢業,247名畢業生直接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佔畢業人數的85.1%,其中88人到境外留學,有23名學生獲得國際頂尖大學錄取(僅統計世界大學學術排名TOP20的高校)。如果算上第二年考研錄取的學生,首屆本科畢業生的深造率超過90%。

2019年,國科大本科畢業生的首次深造率即達到90%,在國內高校中深造比例首屈一指。2020年本科畢業生的深造率預計也能超過90%。

02大連理工大學:兩校區代碼獨立,部分專業合併大類招生

——訪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吳迪

2020年大連理工大學面向全國31個省份計劃招收本科生6260人。在招生專業方面主要變化爲:學校部分專業合併大類招生。需要注意的是,學校主校區與盤錦校區分別獨立代碼招生,兩個校區頒發相同的大連理工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

一、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

吳迪:大連理工大學(簡稱“大工”)成立於1949年4月,與共和國同齡,時爲大連大學工學院,1950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獨立爲大連工學院,1988年更名爲大連理工大學。大工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國工業體系建設親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新中國“四大工學院”之一,是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秉承“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學校品牌和實力不斷積澱發揚。在近年各類大學排名中,位列內地高校第20位左右,綜合實力位列國內工科院校十強。

學校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依山傍海,辦學條件優良。已形成一校、兩地(大連市、盤錦市)、三區(大連淩水主校區、開發區校區、盤錦校區)的辦學格局。2012年在遼寧盤錦新建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與主校區同標準、同檔次、同水平辦學。主校區與盤錦校區分別獨立代碼招生,兩個校區頒發相同的大連理工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

二、今年招生計劃有無增減?

吳迪:2020年大連理工大學計劃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6260人,總數量與去年一致,其中主校區(含大連開發區校區)4960人,盤錦校區1300人,均面向全國31個省份招生。

三、2020年招生專業有無變化?請介紹一下變化情況。

吳迪:在招生專業方面,我校2020年主要變化情況如下:

主校區(含開發區校區)方面

1.學校爲首批“強基計劃”招生改革試點高校,主校區新增4個強基計劃班,分別爲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工程力學、應用化學,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爲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2.主校區新增“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與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公共事業管理、哲學合併爲新聞傳播學類(人文社科實驗班)招生,大類招生計劃170人。

3.主校區部分專業合併大類招生:

(1)新設工商管理類(經濟管理實驗班),將工商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5個專業合併大類,招生計劃270人。

(2)土木類合併了原水利類專業,包含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國際班)、工程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8個專業,招生計劃450人。

(3)設計學類合併了原雕塑專業,包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雕塑3個專業,招生計劃65人。

(4)開設電子信息類(電信、自動化與計算機工科實驗班),含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英語強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人工智能7個專業,招生計劃610人。

(5)開設化工與製藥類(化工、製藥與新材料工科實驗班),含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工程與工藝(國際班)、製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4個專業,招生計劃400人。

4.主校區“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是我校與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合作開設的,招生計劃60人,該專業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江西單獨代碼招生,其他省份與應用物理學(中外合作辦學)、工程力學(中外合作辦學)合併代碼招生。

盤錦校區方面

1.新設環境生態工程(生態與食品工科實驗班),將環境生態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專業合併大類,招生計劃180人。

2.新設經濟學類(經濟與商務實驗班),將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知識產權4個專業合併大類,招生計劃170人。

3.開設能源化學工程(能源、資源與生物化工工科實驗班),含能源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工學)、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4個專業,招生計劃240人。

4.“數理基礎科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招生計劃100人,較去年增加40人,該專業是我校與英國萊斯特大學成立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大連理工大學萊斯特國際學院的下設專業,在相關省份單獨代碼招生。

四、學校的錄取原則有何特別之處?哪些專業有特殊要求?

吳迪:我校政策與去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平行志願與非平行志願政策有所不同。

“平行志願”的省份(批次),調檔比例一般不超過招生計劃的105%,進入調檔線的考生,德、體合格且服從專業調劑,進檔不退;非“平行志願”的省份(批次),調檔比例一般不超過招生計劃的120%,對“順序志願”批次在學校同批次控制線以上,優先錄取第一志願。

我校普通類本科、築夢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在提檔和分專業錄取時原則上認可考生所在地省級招辦制訂的有關全國性加分或降分政策,但對其他特殊類招生如強基計劃、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等,按照我校相關簡章規定執行,一般是按高考文化課成績進行錄取。

在專業(類)錄取時根據考生投檔成績,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即分數清)的錄取原則,即在德、體條件合格的前提下,優先滿足高分學生的專業志願;專業志願之間不設分數級差,方便考生報考。

五、在培養模式方面,學校有什麼特色向考生與家長推薦?

吳迪:學校以“實施精英教育,培養精英人才”爲培養理念。主要介紹三大方面:

一是大類招生與培養:我校是全國率先開展大類招生與大類培養的高校之一(2007年人文專業試點,2008年全面實施),學校部分專業按專業大類進行招生,使學生擺脫“一考定終身”的發展局限,爲學生營造條件寬鬆和自主發展的培養環境。學生低年級以通識教育爲主,高年級以面向學科門類、學科大類和學科專業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爲主。學生經過通識課程和大類基礎課程學習後,通過對專業的認識和了解,在大類內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要求,按照雙向選擇原則確定主修專業。

二是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學校開設了“電子信息類”、“化工與製藥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和“錢令希力學”四個創新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部分“創新班”按大類招生,學生一年或兩年後可在大類內任選專業,免試推薦攻讀研究生的比例均不低於50%。

“創新班”由相關學部(學院)選派知名教授擔任導師,負責學生的學業、科研訓練等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學生制定符合個性發展的專業培養計劃。學生可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創新班”強化研究型教學及創新性實驗,依託創新實踐基地,不間斷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三是理科拔尖人才培養:學校開設“華羅庚班”“王大珩物理基礎科學班”“張大煜化學基礎科學班”3個理科基礎科學班,着力培養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精英人才免試推薦攻讀研究生的比例均不低於50%。

“華羅庚班”與“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合作,依託我校“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從“數學類”學生中選拔,前六屆畢業生達到培養要求均具有保研資格,被中科院、北大、清華等名校錄取。

“王大珩物理基礎科學班”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等合作,依託我校“等離子體物理”國家重點學科,單獨招生,採取打通“本碩博”培養界限的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

“張大煜化學基礎科學班”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作,依託我校“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單獨招生,打通“本碩博”的培養界限,建立8年貫通培養的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達到培養計劃要求全員保研(本碩博連讀)。

素材來源:陽光高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