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离离

一篇《背影》,朱自清哭了4次,也湿润了许多读者的眼窝。

一副铮铮铁骨,一名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重病缠身之际,依旧拒绝买美配售面粉,忍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痛苦,都没流一滴泪,却因为一个“讨厌”的父亲,几度流泪。

在《背影》中,朱自清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祖母死了,父亲也又失业,“到徐州见着父亲,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自己的母亲去世,自己也失业了,本来最难过的是朱自清的父亲,反倒他来安慰儿子朱自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位父亲真豁达,看的开,知道的人才懂,他其实是在掩饰心虚:是他气死了自己的老母亲。

事情是这样的,朱自清的父亲叫朱鸿钧,在被革职之前,他在徐州做着一个不大不小,但油水很足的官儿。

有权又有钱的男人,难免会变坏。

朱鸿钧也一样,那会儿他的大房姨太太在老家扬州,他就寻思着在徐州再讨个姨太太,那会儿已经实行了“一夫一妻制”,但力度不是非常严格,如果偷偷摸摸进行,来个“金屋藏娇”,应该不会发现吧。

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还是被大姨太知道了,性格泼辣的她来到朱鸿钧的单位大闹一场,搞出了不小的动静,接着又被人查出挪用公款,这可了不得,直接被炒鱿鱼。

好了,这下官也丢了,饭碗没了,还落得个丢人现眼,败坏了名声。

朱自清的祖母受不了如此大的变故,在积郁中去世了,说白了,其实就是朱鸿钧把自己的母亲气死了。

所以,当朱自清回家料理祖母的后事时流泪,多半是因为对父亲的怨恨,以及对祖母突然离世的伤心。

朱自清第二次第三次流泪是发生在父亲送自己去北京念书的时候。

为了办丧事,朱鸿钧变卖了家当,还向别人借了钱,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他又失业,没了收入来源,朱自清是长子尚还在读书,一家子的生活捉襟见肘,甚是惨淡。

也是这个原因,一向阔气的朱鸿钧在送儿子去上学的途中甚是节省,这让朱自清处处觉得父亲很“小家子气”。

比如,因为行李太多,需要请脚夫帮忙拿,本不用多少钱,但父亲的斤斤计较,让朱自清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得自己插嘴不可。

但即便是儿子朱自清已经去过北京两三次,父亲朱鸿钧还是叫旅馆里的一个熟识茶房陪他一起去,再三嘱咐茶房,临上车还是不放心,想了下,还是自己亲自送。

上了车后,又事无巨细地帮儿子挑了张靠车门的椅子,然后嘱咐儿子路上小心,又花钱托了茶房照看儿子。

待到一切妥当,朱鸿钧往车外看了看,寻思着给儿子买些橘子路上吃,于是,拖着笨重又上了年纪的身子,跨过栅栏,穿过铁道,很费劲地买了些橘子。

这一切办完,父亲才故作轻松地跟日子告别,还不忘嘱咐儿子到了那边要来信。

父子之间再多的怨恨,在看到父亲费力跑上爬下,就为给自己买几个橘子,都会为之动容。所以,当看到看到父亲去买橘子蹒跚衰老的背影,以及父亲与儿子告别后,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中,朱自清两度泪流满面。

所谓父子一场,都是他们将你养大,等你羽毛渐丰,飞向自己的想要去的远方,他们会在原地看你远去的背影,徒剩孤单,心里还在为你们祈祷,心疼你累着。

家道中落,朱自清的日子也不好过,过得很清苦,学费都是借的,多年之后才还完,为了尽早出来挣钱,他用3年就学完了4年的课程,提前毕业。

毕业之后去了一所学校当老师,有大家要养,还有自己的小家要养,生活极为窘迫。

他的好友说他: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压力,使他感受无限的隐痛,在教书的五年里,是他最贫困拮据的五年。

本来妻子武钟谦与父亲他们是一起生活的,主要是有了照应,但朱鸿钧看不惯自己的儿媳,加上在姨太的唆使下,朱鸿钧利用与朱自清任教的校长的私交,让校长把朱自清的工资全部交给他。

在他看来,老子用儿子的钱天经地义,全然不顾朱自清有妻有子要养,来这一出,让朱自清非常生气,他带妻儿离开扬州,脱离父亲的管制。

从此,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也降至冰点。

这之后,朱自清也想过主动缓和矛盾,他曾在1922年,带领妻儿回家探亲,但朱鸿钧并没有让他们一家子进家门的打算,最后因为其他家人的劝说,朱自清才得以在家住上几日。

这几日看到的都是父亲一副不理不睬的态度,怨恨与伤心交织,朱自清没几日就回去了。

一年后,朱自清还是惦记父亲,依旧选择回家探亲,但生性倔强又强势的父亲不仅不待见他,还与他发生了一次剧烈的争吵。

这让朱自清伤透了心,决绝离开,再也没有联系父亲。

许是心中对儿子这么多年的不满得到了发泄,或者是赶走儿子后,朱鸿钧心里多少于心不忍,在儿子两年都没联系他之后,朱鸿钧开始想念儿子,并给儿子朱自清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带着一点倔强的示弱的话是这样写的:

看到这,父子之间,骨肉相连的情感,让他百感交集,想起父亲过往种种,朱自清不禁又流下泪来,也是文中第四次流泪。

父亲在培育自己的过程中,付出的爱和经历的艰辛,以及一些散落其中的美好时光,还有那次记忆深刻的背影。让朱自清开始放下过去一切不快,认真审视自己,回忆父亲的好,也开始真正理解了父亲的那深沉内敛的爱。

这也就有了后来这篇《背影》,通篇都在记录父亲待自己好的事件,自嘲当时自己“太聪明”,太自以为是,对父亲曾经的荒唐行为以及与父亲之间的矛盾一笔带过,没有过多笔墨。

后来,《背影》散文集出版,当拿到儿子写的书后,看到这篇《背影》,字里行间都是朱自清对父亲的理解和爱的表达,朱鸿钧看的老泪纵横,手因激动而颤抖着。

自此,父子之间的所有矛盾和积怨都化解。

父亲与子女之间因为代沟,因为沟通方式,因为管教的方式产生矛盾在所难免,但天下的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父亲节就要到了,平日里可能很少会向父亲表达自己的爱,但就像有人说的那样:

尽孝要趁早,表达爱正当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