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雲南省瀘水市上演了奇怪的一幕。2000多個農民不在地裏幹農活,反而坐在了電腦前面上網課。

這場直播課程的講師是來自上海“多多大學”的專家學者,專門爲他們講授如何進行農貨選品、電商開店等方面的知識,幫助他們在新電商平臺上開設網店。聽說有上海專家講課,瀘水市六鎮三鄉的農民都聚到了村裏的禮堂,像學生一樣認真做起了筆記。

瀘水市位於雲南省的西北部,總面積3203.04平方公里,相當於十個澳門行政區那麼大。境內多是雄奇險秀的峽谷山川,地勢十分崎嶇,最大特點就是“山高谷深,平地少”。

豐富的地形特點讓瀘水市有着與衆不同的自然優勢,不僅有甘蔗、香料煙等經濟作物,也有草果、重樓、雲黃連、雲木香等中藥材。但險峻的山路也造成了交通上的不便,這也讓農民的日常生活格外艱辛。

每逢趕集,農民們就要揹着五六十斤的簍子翻山越嶺去尋找買家,路上要耗費五六個小時,往往天還沒亮的時候他們就要出發。交通問題,成了限制瀘水市農民脫貧致富的桎梏。

這也是我國傳統農業模式的固有弊端了,農民散戶過於依賴線下銷售體系,很容易受到外在條件的制約,農民們徒有優質的農產品卻賣不出去。加上瀘水市絕大多數都是少數民族,文化環境相對封閉,他們急需要新的模式來引領。

而這次六鎮三鄉的農民齊刷刷的坐在屏幕前,就是爲了要改變這個現狀。

4月2日,瀘水市政府和新電商平臺拼多多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藉助電商平臺的規模效應來解決當地農產品銷售的問題,並且提供專門的培訓課程幫助當地農民接觸電商平臺,從而在全國範圍內打響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有了電商平臺的介入,農民們減去中間環節,直接接觸到全國各地近6億的消費者,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而作爲國內最大的農貨上行平臺,拼多多助農扶貧的創新效果,此前就在瀘水市的老窩村得到了充分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