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慣性思維下、對制動力的理解爲,剎車盤越大、剎車片越大,剎車盤、剎車片的接觸面積也就越大,所以制動力也自然會更大、所以越好?實際上絕大多數朋友都會這麼去判斷,實際上關於制動力的計算是非常複雜的,那可不是單單只是接觸面積夠大、制動力就會強的問題,主要得看有效制動半徑是否合理,只有這個有效制動半徑更爲合理時、車輛的制動力纔會更大;說剎車盤、剎車片接觸面積達,可以讓制動力更大隻是一方面!

判斷制動力的大小,需要考慮的參數是非常多的,需要計算活塞的數量、活塞直徑、分佈方式、剎車盤的熱容量(預防過熱)、剎車盤的直徑、制動有效半徑、剎車片的材質等等,那不是簡簡單單增加個剎車盤大小、就能立竿見影的提升制動性能的;制動系統是一個由多方面參數所組成的整體,改變一個、很可能導致一系列參數都發生改變;這就好比不去改制動總泵、提供的制動力就不會變,即便換了個多活塞卡鉗,只不過是改變了制動力的分配、卻沒辦法提高制動力,因爲制動力的發力源泉總泵沒變!

制動力大小的計算方式

制動力矩=管路壓力*活塞面積*活塞數量*摩擦係數*2*有效制動半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想要提升制動力,並不僅僅是提高某一項參數那麼簡單;它需要的是全方面的改變,但獨提高某一項參數、對制動力提升的效果並不明顯;這就像只提高剎車盤的面積一樣,剎車盤面積變大、但就能確保有效制動半徑也增大麼?如上圖所示,有效制動半徑其實也就是轉動中心到摩擦片受力中心的距離;所以如果僅僅是剎車盤直徑大,不一定就會讓制動力更大,因爲有效制動半徑不一定就大;上圖中左側剎車盤更大、右側的小,但二者有效制動半徑一樣大,所以剎車盤是越大越好麼?

所以剎車盤更大、制動力不一定就大,關鍵還要看其它參數如何去設定,卡鉗與剎車盤如何去進行配合等等,就像鄙人上文中所列出的公式那樣,制動力大小是可以計算的、不經過嚴謹的計算,張嘴就說怎麼怎麼做、可以提高制動力也是不嚴謹的,有的時候咱們換更大的剎車盤、鮑魚鉗其實只是爲了美觀,又有多少朋友會真心在意制動力的大小呢?大多數時候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感覺,比如那些只升級活塞卡鉗、不改總泵的朋友,總覺得自己車子的制動力大幅度提高,說實話、或許能有適當的提高(沒準折騰一番、也恰好增大了有效制動半徑),不過絕對不大;所以制動的升級不是單純的顏值升級,制動力的提高是需要仔細進行計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