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仲琦 馮櫻子 北京報道

證監會官網披露,6月17日,廣州銀行已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材料。同一天,距廣州銀行千里之外的重慶三峽銀行IPO也獲當地銀保監局批准。至此,A股IPO排隊的銀行數量增加到19家,並且全部是中小銀行。

不過,與中小銀行高漲的上市熱情相比,今年上半年尚無一家銀行實現IPO。而2019年,有8家銀行實現上市。

上半年中小銀行A股上市顆粒無收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看來,主要是受到需求端的影響。曾剛認爲,目前資本市場對銀行股的估值不是太好,這會對中小銀行IPO的股票需求產生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銀行板塊的整體市淨率在0.72倍左右,大面積破淨。2020年這一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4只銀行股尚未跌破每股淨資產值。

此外,華南地區一家正在排隊IPO的銀行高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未來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不確定性較大,或許一定程度上使得監管部門在銀行IPO時持謹慎態度。”

一天兩家銀行加入IPO大軍

在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三年後,重慶三峽銀行終於收到監管部門同意其IPO的批覆。6月17日,“重慶銀保監局關於重慶三峽銀行公開首次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的批覆”顯示,重慶銀保監局原則同意重慶三峽銀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18.58億股,本次發行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應全部用於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

官網顯示,重慶三峽銀行成立於2008年,是重慶市市屬國有重點企業。截至2019年末,重慶三峽銀行註冊資本55.74億元,資產總額2083.85億元、各項存款餘額1444.0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011.3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4.92億元,實現淨利潤16.05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8.91%和25.42%;重慶三峽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13.47%、9.84%和9.84%;該行不良貸款率爲1.31%,撥備覆蓋率爲169.25%。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6年11月22日,重慶三峽銀行便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擬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當時,該行的保薦機構爲招商證券,但在2018年12月,重慶三峽銀行與招商證券協商解除上市輔導協議,銀河證券成爲其新的保薦機構。一年後的2019年12月,銀河證券公佈上市輔導工作總結,認爲重慶三峽銀行具備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

記者注意到,重慶農商行對上市的熱情較高,在2019年報中,12次提及“上市”。該行表示,“2020年,本行面臨重要的上市機遇期,本行將落實上市銀行的各項標準,力爭實現上市。”

無獨有偶,在重慶農商行獲得監管部門批覆同意其IPO的同一天,廣州銀行向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材料。

廣州銀行表示,啓動上市工作起來,加快資本市場登陸步伐,有效化解上市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和難點,推動股權確權、歷史沿革梳理、資產規範以及公司治理完善等各項主要工作全部達到上市要求。

不僅如此,廣州銀行目前將全力推進2020年上市作爲“1號工程”寫進了年度報告中。該行在年報中提到,要把上市“1 號工程”放在全行戰略的更加突出位置,提升思想認識和行動效率, 強化協調溝通,完善工作機制,按照上市標準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全行經營管理水平,練好內功, 力爭早日登陸資本市場。

廣州銀行的前身是組建於1996年的廣州城市合作銀行,2009年更名爲廣州銀行。截至2019年末,資產規模5612.31億元,比上年增長9.27%;存款總額(本金)356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3%;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2945.3億元,比上年增長22.80%;實現營業收入 133.79億元,比上年增長22.35%;淨利潤4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73%。資本充足率 12.4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14%,不良貸款率1.19%。

上半年無一家銀行上市

隨着廣州銀行和重慶農商行的加入,A股IPO 排隊的銀行數量增加到19家。具體爲重慶三峽銀行、廣州銀行、湖州銀行、蘭州銀行、大豐農商行、重慶銀行、崑山農商行、上海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東莞銀行、廣州農商行、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齊魯銀行、瑞豐銀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藥都農商行、海安農商行。

上述華南地區一家正在排隊IPO的銀行高管對本報記者說:“今年排隊IPO的銀行較多一方面是銀行自身補充資本的需要,另一方面由於去年上市的銀行較多,也激發了非上市銀行的熱情。”

的確如此,2019年銀行A股IPO呈現“井噴”之勢,年內共有8家銀行成功登陸A股市場,與2016年並列成爲銀行IPO家數最多的年份。其中,中小銀行佔了6家,分別爲渝農商行蘇州銀行、青農銀行、西安銀行青島銀行紫金銀行。此外,貴州銀行晉商銀行實現港股上市。

不過,今年以來,雖然中小銀行爭先恐後進行A股IPO,但目前尚無一家銀行實現過會上市。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受疫情影響,使中小銀行資產質量產生不確定性外,銀行股估值不斷走低,或是今年中小銀行上市“暫停”的重要原因。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銀行板塊的整體市淨率在0.72倍左右,大面積破淨。2020年這一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4只銀行股尚未跌破每股淨資產值。記者查詢最新數據顯示,目前A股上市的36家銀行中共有32家破淨。

“銀行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金額,是估值低迷的表現。”這已經成爲業內普遍的共識。

此外,5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曾撰文指出,隨着實體經濟困難向金融領域傳導的滯後效應逐漸顯現,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銀行後期不良貸款處置和資本消耗壓力明顯加大,銀行利潤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並伴隨資產質量下行。多位銀行業人士認爲,部分中小銀行經營存在風險隱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IPO進程。

其實,對於中小銀行來說,補充資本並非只有上市一條路可以走。

6月4日,銀保監會網站發佈了《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提出鼓勵採取市場化方式引進投資者,包括外資和民營企業,鼓勵依法合規的兼併、重組和股權投資。同時也積極推動增強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支持銀行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鼓勵地方政府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幫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