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作者:魏泊靜

  昨天蘇州肯帝亞與深圳領航者的比賽承載了許多個"第一次",CBA歷史上第一次賽會制,第一次空場比賽,複賽後我們的第一次"主場";我的第一次CBA工作,第一次坐在離賽場這麼近的地方感受比賽,第一次和球隊有了共同的經歷。第一次空場觀賽總是新鮮的,但是也充滿了感動和熱血。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令人驚喜的"主場"

  6月19日,我們第一次去主館進行場地訓練,之前對主場的印象,是看臺上穿着統一服裝、揮舞着加油棒、吶喊助威的球迷,但這次CBA複賽實行空場比賽,所以在進入東莞銀行籃球中心之前,我對 "主場"並沒有太多的期待和想象。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但是,隨着先進入到場館裏的黃榮奇的一聲"哇",正在整理相機的我抬起頭,滿眼的"江蘇龍"和主隊色大紅色映入眼簾:球員通道旁邊的坐席上覆蓋着面板,上面貼着我們的隊標;球場地板上,球隊名稱、集團名稱、江蘇龍標,一個不少;記錄臺後面的座位上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動物玩偶,後邊是球隊吉祥物和贊助商品牌;最讓人驚喜的是籃架後的球迷區,座椅被各支隊伍的logo和加油口號簇擁着,並"穿"上了不同的球衣,包括20支隊伍的主客場球衣、各個時期的國家隊隊服、WCBA俱樂部球衣,甚至還有已經逝世的NBA球星科比的24號球衣、F1方程式賽車的工作服和歐冠等足球名賽的球星隊服。看着這些不同年代、不同項目的球衣,我不禁感慨體育真是人類共同的聯繫紐帶,古有奧林匹克的神聖休戰條約,今有CBA與各項體育運動同在,2020年對很多人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失去、承受着分離,CBA克服了各種阻礙和困難複賽,其實也是我們向全國、向世界加油打氣。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我們都是腎上腺素製造機

  6月20日,第一場比賽終於要來了。早晨起牀的時候,突然有種自己要去考試的感覺,心裏有一絲絲說不出來的緊張,於是出門前我把原本一直在用的豆沙色口紅換成了大紅色。上車後也幾次偷偷回頭看隊員們,發現他們都沒有了昨天的緊張,大家的臉上多了一份平靜。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與這份平靜相通的還有比賽開始前的賽場,球員到達場館後需要先進更衣室準備,而我則來到場邊整理攝像器材,碰巧身旁有一位工作人員路過,他對同伴說:"這麼安靜的場館還是第一次見,感覺好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啊……"其實,在比賽開始前我們曾有過隱隱的擔憂:沒有了觀衆,沒有了平時能激發球員腎上腺素的吶喊助威,這靜悄悄的場館會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但是很快,這種顧慮被打消了。

  在球員入場儀式上,教練組主動帶頭鼓掌打氣,並用全場都能聽到的音量向每一個入場的球員說:"加油!好好打!相信自己!"教練們的掌聲和喊聲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球員們一邊向身邊的隊友鼓勁,一邊用力回應了教練們的擊掌,主場的氛圍由此拉開序幕。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作爲此次的隨隊記者,我和其他工作人員在場邊的超編人員席落座,沒有觀衆的呼聲,我們成了球員的腎上腺素製造機,同事們的鼓掌和吶喊讓我很快就進入狀態,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比賽上,情緒也跟着球隊的每一次攻防而起伏,爲王洪、史鴻飛的搶斷而拍手、爲易立與柳偉的策應和妙傳而叫好,爲冠希的暴扣和籃板保護而握拳,爲趙率舟與侯逸凡的三分雨而高舉OK的手勢,爲布萊克尼一次次超越想象的騰飛和扣籃而尖叫。在球員和同事的帶動下,我完全忘記了現場沒有球迷的存在,相比於球場對面有點過於"安靜"的客隊人員席,我們這邊徹底將以前主場的熱烈氣氛帶到了現場,而在場上的球員們進球后也會向我們示意,比如史鴻飛特意繞到我們面前和每一個人擊掌,比如吳冠希在和侯逸凡聯合封蓋了沈梓捷的上籃後興奮地朝我們秀自己的肱二頭肌……直到教練叫暫停的間歇我纔回過神來,原來現場沒有球迷,只有寂靜無聲的玩偶和球衣在注視着比賽,而不遠處其他轉播平臺上主持人解說的聲音也時不時的飄進耳朵裏,提醒着我現場有多安靜。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空場影響?不存在!

  在比賽開始前,我對空場比賽有過擔憂,但是在採訪球員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

  首先,國內球員在進入CBA聯賽之前,大都經歷過青年聯賽、預備隊比賽(CBDL)、全運會等賽會制比賽,這些比賽通常因爲沒有名氣和宣傳,受到的關注度比較小,比賽的上座率很低,因此空場比賽對於他們並不是第一次;其次,對小外援布萊克尼而言,雖然之前他從來沒有在空場裏打過比賽,但是在一次聊天中他說過,以前在美國和朋友們出去休閒地打球時,都沒有人認出他,所以對於空場比賽他有相似的經驗;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接受採訪的球員都曾提到,運動員一旦踏上了賽場,就會專注於比賽本身,作爲打過這麼多場比賽的職業運動員,他們有自己的"過濾系統",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精神高度集中在比賽本身,甚至有時候會錯過教練的叫喊。

  所以,無論是對教練還是球員來說,空場比賽對他們的發揮沒有影響,反而能幫助他們更專注於比賽,球員對教練在場邊的提醒也能更清楚、及時的聽到。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虛擬拉拉隊,隔空雲加油

  除了精心的主場佈置,CBA聯盟在拉拉隊和球迷雲互動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現場記錄臺後面有一面大屏幕,一開始我以爲那只是用來播放賽前紀錄片、作爲一個好看的背景而存在的,沒想到在暫停和每小節結束後,熟悉的《美少女戰士》背景音樂響起,大屏幕上出現了我們KDancer的拉拉隊表演視頻,還有可愛的江蘇龍人物玩偶,這些熟悉的身影讓我心頭一暖,那一瞬間感覺彷彿回到了真實的主場。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在比賽間隙和中場的更衣室時間裏,大屏幕上出現了通過咪咕視頻與現場雲連線的觀衆影像,我非常驚喜地發現,在這些"觀衆"的中心位置,有位球迷一直在舉着江蘇隊的藍色球衣,隨後畫面裏又有另外一位球迷開始展示自己的江蘇隊球衣、並激動地向中心位的觀衆打招呼,這兩位球迷之間的互動真是又可愛、又感動!這一抹"江蘇藍"也通過球迷的努力,被定格到比賽開始。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我們與武漢同在

  等待了151天,CBA聯盟頂住了各種壓力艱難重啓,爲了向在此次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默哀、向爲此次疫情默默付出的抗疫人員致敬,在比賽開始前,在場的全體人員低頭默哀一分鐘,並在默哀結束後和身邊的人一起做出拳頭交叉的致敬手勢。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作爲隨隊記者,我需要在比賽結束後陪同主教練和球員參加賽後新聞發佈會,把教練和球員送進新聞發佈室後,我回頭看了一眼通道,發現已經有穿着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對整個場館進行噴灑消毒,CBA聯盟對消毒工作的速度之快讓人印象深刻。另外,混合採訪區、新聞發佈會的記者也被安置在距離球員2米以上的位置,在場館裏的所有非球隊人員須全程戴手套。爲了更清晰的收音,混合採訪區的記者們紛紛舉着自制的加長採訪杆、努力把話筒送到球員面前,記者們努力地隔着口罩大聲提問、攝像們顫顫巍巍地舉着加長版話筒的場景讓我覺得有點心疼的同時又有點想笑,爲了做好防疫工作,大家真的都太不容易了!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圖片由記者張月提供)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空場看CBA是種怎樣的體驗 跟隨肯帝亞記者感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