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爲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來山西看大院文化,晉中市靈石縣的王家大院是必去的。由於它的名氣實在是大,以至於晉中市還有一處王家大院卻少有人知,湮沒在公衆視線之外。

這處王家大院就是位於晉中市介休綿山鎮的大靳村王家大院。

在前面兩篇文章中,胡哥帶領大家欣賞了大靳村的古樸城堡結構,也仔細辨析了王家大院內堡中一處碉樓的門匾篆字。

介休大靳村王家大院碉樓。

今天,胡哥將帶領大家深入王家大院,探祕那獨具地方特色的三雕裝飾和架子炕。

看到這裏有人會說,胡哥你寫錯字了吧?那個是架子牀。其實沒錯,就是架子炕,胡哥發明的詞,因爲是在火炕上有專門的四梁四柱的牀架子。

這種架子炕到底是啥樣子的呢?先別急,請跟隨胡哥的腳步,咱們深入大靳村內堡中的王家大院一探究竟。

一、三百年古堡保平安

大靳村是一座有內外兩座寨堡建築的古村落,上榜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晉商富豪居住的古村。

它位於介休市區與著名的5A景區綿山風景區之間的丘陵地帶,距離介休市區只有16公里。

明清時期,介休的晉商曾經有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它們是範、王、冀、侯,這裏面的王姓指的就是大靳村王家。

大靳村王家的院落羣就叫做王家大院,其實是一處堡中堡。這座堡中堡四面圍合,只有一個城門可以出入,防範嚴密。

大靳村王家大院堡門。

在歷史上,大靳村王家的財力比起大家熟知的靈石王家也不遑多讓。這裏面有一個影視片中的細節可資佐證。

當年火遍全國的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喬致庸在北京創辦票號時和老票號廣盛源鬥法,老票號大掌櫃從地窖裏搬出了“介休王家存的12個銀冬瓜”……

這裏面描述的介休王家說的就是大靳村王家,雖說是影視作品演繹,但總不是憑空想象,王家財力之雄厚於此可見一斑。

當你走進大靳村,看到那座堪稱雄偉的寨堡大門洞時,相信你會和胡哥一樣震撼:完全是一座縣城級別的厚實堅固程度。

王家大院堡門內側。

城堡大門是石基磚砌券洞形,門洞上嵌一塊石門匾,中間刻着兩個大字“毓秀”兩側還有題刻年代“乾隆庚午××榖旦”等模糊的字跡。

乾隆庚午是1750年,據此推算,此寨堡的建設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

城牆高6米多,門洞高3米多,進深有6米左右,中間部分古代設有大門,大門一關閉。內外隔絕,堡內自成一個世界,安全無虞。

從衛星地圖上大致測量,王家大院所在的內堡南北長約60左右,東西寬約150左右,大致呈長方形。堡門的位置在南邊偏西處。

二、雕花精緻王家院

整個大靳村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築基本集中在內堡裏的王家大院。這是因爲王家財力雄厚,修建的房屋窯洞用料足,質量高,所以,經過近三百年的風雨侵蝕依然保存了下來。

當然,也有遺憾,在抗戰時期,大靳村經歷了戰火硝煙,整個村子曾經被日本軍放火燒過,所以,王家大院的古老民居大都殘缺不全,除了整個內堡格局尚在,僅剩部分院落和門樓遺存。

王家大院的精美磚雕門樓。

即便如此,堡內的民居樣式、街道鋪裝明顯和外面不同。那隨處可見的精美三雕裝飾,顯示出昔日富商巨賈的豪奢氣概。

堡內的主要街道就是一條丁字街,東西通長的石頭街是主街,沿街兩邊一字排開王家各個支系的院落,另一條短些的南北路,通向堡門。

兩條街的地面全部鋪裝巨大的石塊,方方正正,歷經三百年的風雨,依然平整如初,由此質量和工程量可以推知王家的雄厚財力。

街道兩邊的古民居全部都是青磚灰瓦帶雕花的樣式,而且有自己的特點,和晉中市其他古村古民居類似,主房爲磚碹窯洞,配房爲單坡頂的磚瓦房。

山牆上的精美磚雕。

門樓的裝飾樣式也有自己的精巧之處,也是最吸引外人的地方。大部分的門樓裝飾都是磚雕仿木結構裝飾。像什麼斗拱、雀替、門楣全部都是青磚精雕細琢仿木結構,非常有特點。

石雕則集中在門枕石上。特殊之處是這裏的古民居有別處沒有的“守門石”,它是單獨在大門兩邊臺階兩側各有一塊,像一塊上馬石。這塊石頭三面雕花,圖案也是常見的麒麟、蝙蝠,以及各種祥花瑞草。

無論是仿木結構的磚雕,還是門前的石雕,精細而又傳神,你能感受得到一股奢華的氣息撲面而來。

三、奢華窯洞架子炕

行走在王家大院的石板街道上,安靜而又幽深。從兩旁坍塌的院牆看進去,荒草滿園,蒼涼感不時襲來。如果不是還有幾戶人家在此居住,你會覺得這裏已經完全荒廢了。

這幾戶居住的人家將院子收拾得很乾淨,院裏的空地被開成了一小塊小塊的菜畦,蓬蓬勃勃地生長着。鮮活的生命和古樸破敗的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依然生機滿滿的古院落。

儘管如此,你看那帶前檐的窯洞裝飾,古代時的奢華氣息依然存在。廊檐柱子上的木雕龍頭裝飾,彩繪的痕跡斑駁猶存,那是怎樣的輝煌過往啊。

再看那單坡頂的東西廂房,坡面向內傾斜,簡化版的四水歸堂結構。在晉商迷信說法中,水爲財,輕易不能外流,所以,纔有這種普遍的單坡頂房屋大量出現在這一帶。

再看廂房的結構,都是高大的四梁八柱的磚瓦樓房,正面全部都是木隔扇檻窗式結構,隔扇門和檻窗都是通到頂,上面裝飾各種窗欞圖案,美不勝收。

裝飾華美的窯洞前檐。

就是在這樣一院最完整的院子裏,胡哥平生第一次見到了架子炕。傳承近300年,漆飾一新,依然在用,太令人驚歎了!

好客的主人聽說我們走訪古村古院,熱情地邀請我們欣賞他的窯洞。剛開始我們看到的是嶄新的外表,還以爲是維修過,沒有古味了,本不想進去。沒想到主人說,全是老窯洞,除了刷了漆,一點沒動過。

這一進去,可算開了眼。以往見到的窯洞基本上都是陳舊灰暗的,可人家這窯洞內部亮堂堂的,用新材料裝修過,整潔明亮。

新舊融爲一體的古老窯洞。

窯洞地面上的青磚裂痕遍佈,它告訴我們,兩百多年老宅的確不虛。就是那看着新嶄嶄的頂牆櫃也是幾百年的老物件了。

這真的令人難以相信,保存的這麼好,太罕見了。沒想到更罕見的是在側窯裏的架子炕。

一盤火炕頂在窗戶下,左右頂牆,火炕上面有個木架子,很像富貴人家的架子牀。對,這就是火炕上的架子牀。

主人介紹說,別看它新嶄嶄的像新做的一樣,其實是保護得好,從他的老祖那輩開始一直用到現在,和窯洞的壽命一樣長,都是好幾百年了。

帶架子的老火炕。

在主人的指點下,胡哥近距離地仔細觀看了這獨特的架子牀。除了火炕以外,木柱、木樑四方框的結構和架子牀完全一樣,雕花也有,但不多,集中在正面橫樑上。

最特殊的地方是頂部,竟然鑲嵌着大塊玻璃鏡子。而這玻璃鏡子也不是現在嵌裝上去的,是他的老輩人嵌裝上去的,至今也有100多年了。

玻璃鏡子這種洋玩意兒雖說明清時期就進入中國了,但到了清末才流行開,如此使用在晉商老宅中,又一次彰顯了財力的雄厚。

無論是高大的寨堡牆,還是雕花的古門樓,抑或是古老的窯洞院,無一不透露出一股濃郁的古韻古意。

殘存的漂亮雕花,敦實的石板街道,罕見的架子炕,深入晉商老宅,那延續至今的煙火氣,沉澱着多少古人的精氣神啊。

大靳村王家大院的晉商傳奇早已湮沒在歷史的故紙堆中,可眼前的古堡古院古宅,卻刻印着古代人追求精緻生活的所有氣息。

古香古色大靳村,期待你的浴火重生。

歡迎關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

43萬人圍觀,5萬多人閱讀,山西農村這個石雕門匾上到底是啥字?

一座古堡,一部禁書《金瓶梅》,一座王家大院,都在山西這個古村

山西高平有座蟠龍寨,堪稱縮小版的皇城相府

一道大門,七重防盜裝置,透露出了古代山西富豪的不安全感

山西陽城首富的豪宅是什麼樣子?僅花園就有3個,房屋1600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