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局中,常常搞不清自己是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本來自以爲得計的,不知怎麼就輸了。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本來任性使氣,怎麼也不服輸的,不知怎麼就輸了。

人處世間,多數人、多數世間,是不識時務的。

識時務者爲俊傑,名言。怎麼個識時務,怎麼方爲俊傑,卻是頗費思量。

中國的古人,想不到有一天,向來不開化的夷狄,忽然變得船堅炮利,以至竟因強賣鴉片,欺凌到大中華頭上。當然,更想不到後來會象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般,來了個洋務運動,啓動復興之路。

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想不到落後的美洲殖民地,猛不丁就冒出來,打敗了自己這個宗主國,反過來作了自己的大哥。

想不到的事情,樁樁件件,都在警醒你:時移世易,說不定誰比誰傻!

請君入甕的故事,足見得誰比誰傻,角色變換是真快。

武則天手下,最有名的酷吏,是周興和來俊臣。論起濫用刑罰的招術、整人的手段,他們算是各領風騷,各不相讓。偏偏,某一天,謀反的罪名落到了周興的頭上。審理這個老奸巨猾的傢伙,自然非來俊臣莫屬。怎麼才能拿下週興,來俊臣實在犯難。苦思之下,來俊臣想到了向周興服軟。一天,來俊臣備上酒席,專請周興。席間,來俊臣虛心請教:“平日辦案,常遇到死不認罪的犯人,不知有何高招見教?”周興少不得要露一手:“這還不好辦!把大甕缸用炭火烤熱,再把犯人弄進甕裏,沒人受得了,誰敢不招供呢?”來俊臣賡即命人抬來一甕,如法炮製,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請君入甕吧。”周興一聽,嚇得骨頭都軟了,立馬招供服罪。

自作自受,讓你明白,誰比誰傻,值得揣摩。

你做得初一,別個做得十五。由此可知,誰比誰傻,做過才曉得。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也告訴你,誰比誰傻,其實難測。

蘇東坡流放嶺南,自解:“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嶺南,改革開放前沿。今天的人,能夠整兩句粵語,臉上都覺得有光。

當時,卻難免被貼上“江南瘴癘地”標籤,多的是失意的“逐客”。

蘇東坡眼中,顯然比不上其僻處內陸的西蜀老家。蘇東坡想不到,今天,四川人總是跑廣東打工去也,“長作嶺南人”,沒幾個人敢想。

會寫“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李煜,被宋太祖弄死了。

亡國後樂不思蜀的劉阿斗,被晉惠帝養活了。

誰比誰傻?

都罵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想想,有諸葛亮這般大神在,連“反骨仔”魏延都難有作爲,小字輩的劉禪,資歷、智力、人望、才具,啥都不佔,他能幹啥?

諸葛亮自以爲得計,不用魏延之計,錯失一個可能的攻取長安時機。又是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

相關文章